名單來了!全臺14大專院校擬「漲學費」 反教盟號召學生上街

▲臺科大也預計要調漲學費。(圖/記者盧映慈攝)

實習記者袁茵臺北報導

本(5)月31日是各校可以向教育部送審調漲學雜費的最後一天,今年教育部允許每間學校最低調幅從2.07提高至2.5,結果有14所學校申請調漲2.5至3.7。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反教盟)對此號召羣中在31日抵達教育部,要撤回14所學校漲學費請求。

預計要調漲學費的學校,國立大學一共有3間,包括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臺北科技大學(北科大)和中興大學私立學校則有世新大學、輔仁大學等。

教育部今年公佈的大學學雜費基本漲幅,大學可申請的基本漲幅爲2.07%,但去年沒有申請漲學費,即可以累積至2.5%;若該間大學還有助學計劃措施,教育部還將漲幅放寬至3.75%。反教盟認爲,這根本是把學生繳的學費,作爲給學校的「獎勵」。

反教盟提出三大訴求,包括「成本增加、財務缺口不應是漲學費藉口」、「勿拿濫用提升教學品質理由交換漲學費」、「消費弱勢生,除了不義,更顯校方辦學無能!」。

反教盟認爲,成本增加、財務缺口是學校申請調漲學費最常見的理由,但即便成本再如何增加,也不該由學生家庭來負擔,更何況許多學校是否真的面臨財務負擔都還有疑問,「明明有盈餘假裝財務有問題,這不是把向學生收取學費,當做賣文憑課程的商品化行爲、想方設法地追求利潤還能是什麼呢?這種明明有營利卻還想再賺更多的行爲,是我們更無法接受的。」

▲世新大學研擬調漲學雜費,結果引起學生反彈。(圖/記者陳俊宏攝)

針對教學品質,反教盟指出,多所申請學校的生師比因爲學生的增加、教師的減少而提高,也反映校方拿少子化營收減少作爲漲學費的藉口,是完全自相矛盾的,而教師中兼任教師比例逐漸高於專任教師,也是校方縮減人事成本的手段宿舍與課程供應是否足夠、是否逐年刪減,也是檢視各校是否犧牲教學品質、降低教育成本以換取利潤的實際現象。學校的辦學成本是真的有增加,還是隻是把辦學當營利的工具,絕非如各校支用計劃中所描繪的那些硬體更新或抽象的虛幻願景可以說明的。

最後第3項訴求,反教盟表示,最常見手段就是拿未入學新生「開刀」,讓學生還沒進入校園、無法檢視校方情形和表達意見時,學費就被調漲;或是把弱勢學生當藉口,說大家要漲學費是幫助弱勢同學。但根據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規範獎助學金只要高於百分之五即可申請調漲,也就是學費大多並不會用於弱勢補助上,甚至更惡劣的,學校還可以把獎助學金當做工讀生薪水來使用,以規避勞健保支出,使得弱勢學生能得到的補助並不如帳面上的數字那樣漂亮,或是要得到這筆補助就必須付出勞務來換取。

反教盟邀請各大學同學、即將入學的大學新生,能夠在5月31日站出來,到教育部前要求駁回所有學費調漲案,「學生不是教育商品的消費者,而是社會上各種勞動提供者,所謂使用者付費,應該由勞動力的使用者,也就是整個社會跟這個社會上所有拿大學畢業生勞動力來賺錢的企業來負擔。各校向學生收取的學費,不但一所都不該調漲,還應該要調降!」。

依照慣例,各校會在最後一天截止日送件,教育部則會依法審查至6月公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