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那坨「黑」 是顆普通痣還是黑色素瘤?
痣,誰沒有幾顆痣呢?不管你的痣是大剌剌地長在臉上,還是偷偷摸摸地藏在一些隱蔽的地方,最讓人擔心的並不是痣的問題,而是它到底只是顆普通的黑痣,還是一顆恐怖的定時炸彈——黑色素瘤?具體的醫學解釋是這樣的: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增生形成良性腫瘤,就是黑痣,但如果形成惡性增生,即是致命的黑色素瘤。爲什麼還是有一種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覺?
近日,義大利“G. Pascale”基金”國家癌症研究所黑色素瘤部門Marco Palla等人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臨牀醫學病理報告)2014年2月刊上,報告了一例24歲女性上脣的一顆痣,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病例(點擊閱讀原文)。
一名24歲女性上脣處有一顆發癢的異常圓頂狀結節(如上圖所示),5×5毫米大小,不規則淺棕色色素沉着,病史顯示在過去的三個星期這顆痣明顯長大了不少。一般情況下,這足以能夠被診斷爲黑色素瘤了,但事實並不總是如此,也有可能是複雜的炎症或感染,如皰疹病毒。不能說皰疹病毒感染了其他地方就是皰疹,感染了痣就是瘤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按瘤給治了的話太不負責任了,所以研究人員使用皮膚鏡(dermoscopic)、反射模式共焦顯微鏡(reflectance-mode confocal microscopic)以及細胞學診斷方法針對這一皮膚病變進行了診斷分析。證明這一顆痣只是單純的感染了皰疹病毒而已,使用阿昔洛韋治療兩週後,痣的直徑減小,也不癢了,避免了不必要是手術治療。
所以作者想說的就是,臨牀評估和皮膚鏡有時並不能獲得一個準確的診斷結果,反射共焦顯微鏡(reflectance-mode confocal microscopic)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活體診斷工具,此外,傳統的細胞學分析在這種可疑情況下的診斷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及時發現病變最重要,具體是什麼病變就是醫生診斷的事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提出的“ ABCD ”早期診斷方法。所謂ABCD是代表4種徵象,利用這4種徵象來區分普通痣和惡性黑素瘤的不同點。這4種徵象爲「不對稱性」、「邊緣」、「顏色」和「直徑」,其英文分別爲“ asymmetry ”、“ border ”、“ color ”和“ diameter ”,取其第1個字母大寫,即構成“ ABCD ”鑑別法:
①不對性:普通痣常呈圓形或卵圓則形,兩半對稱,而惡性黑素瘤常爲不規則形,兩半不對稱;
②邊緣:普通痣邊緣規則光滑完整,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素瘤的邊緣常參差不齊,呈鋸齒樣改變;
③顏色:普通痣常爲棕黃色、棕色或黑色,惡性黑素瘤常在棕黃色或棕褐色的基礎上參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等多種色彩。
④直徑:普通痣一般都小於5mm,惡性黑素瘤常超過5mm。
掌握這4點特徵,再結合其表面有無粗糙、鱗形或片狀脫屑、滲液、滲血等改變,我們基本可以掌握普通痣與早期惡性黑色素瘤的鑑別,但對懷疑病變應及時到醫院作活檢以確診病理。(新聞來源:科研出版社/爾灣閱讀)
原文連結:http://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4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