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打開耳朵經濟 翻攪藝文新浪潮

Podcast(圖/Apple iTunes提供)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臺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臺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爲全球少數能迴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現象6

Podcast打開耳朵經濟 翻攪藝文浪潮

去年初,線上音樂串流平臺Spotify宣佈收購Podcast製作公司Gimlet Media、創作平臺Anchor時,不僅震撼全世界,更正式在數位傳播媒介競爭浪潮中揭開序幕。臺灣剛好從去年加入Podcast野生元年後,今年便隨着這股金色浪潮,開創耳朵新經濟。

臺灣Podcast發展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涌入爆發潮,去年九月架上只有卅檔節目,到目前爲止節目數早已超過三千六百檔,除了近期受到極大關注亮眼節目如《股癌》、《臺灣通勤第一品牌》、《百靈果NEWS》等,其他產業領域的「播客」(Podcaster )也紛紛開始進場,以獨特個人特質爭相角逐下一個竄紅的機會。根據網路媒體「INSIDE硬塞」今年八月份針對臺灣聽衆輪廓與使用習慣的分析報告,臺灣Podcast 節目聽衆男女比約是四比六,多以未婚與無子女者爲主要客羣,且 80% 以上的聽衆是偏好聊天方式探討主題內容。收聽目的前三名分別是娛樂休閒、與興趣相符的題材,以及提升專業知識主題,現有節目類型多以流行音樂影視、表演╱視覺藝術等,其次則是社會與文化歷史類項

官方頻道國家兩廳院《兩廳院X剝殼花生》的NTCH togo特別企畫單元、臺中國家歌劇院《WOW挖藝術》針對主辦節目企劃推廣內容。今年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藝術家馮志銘創播的《愛情正弦波》將Podcast爲創作展示媒介,以電臺廣播概念爲形,輔以賣藥電臺爲樣本,製作一系列關於愛情面向廣播節目。民間方面,阮劇團的《這聲好啊!》爲宣傳年度製作節目如《皇都電姬》、也安排讀劇單元、劇團內人物企畫等,除了讓聽衆更認識劇團,也成爲圈粉抖內的好機會。《達康.come》則由何瑞康陳彥達這對漫才搭擋主持,邀請合作演員談生活中有趣的觀察或新聞議題等,節目內容互動橋段、大量資訊討論將可延伸作爲表演內容的養分古典樂領域由經紀人徐鵬博與音樂人吳毓庭主持的《大叔聊古典》,揭露了不少該產業長期被忽略的人物與議題,自五月底開播以來,共累積約廿八萬次的點播率。有關深度知識議題的探討與作品評析,分別有表演藝術評論臺與評論人們的《聊表演就來 評論二臺》延伸探討創作的觀看價值與面向,以及數位藝術基金會製播的《ARThon藝術鬆學校》,以科技藝術爲軸心分別企劃不同單元,深度且多面向探討創作美學、數位媒體的運作與再現、創新運用介面等主題,提供給關注羣體更多可思考的空間。

本文作者:張慧慧陳明緯張瑋珊、吳嶽霖

《PAR表演藝術 12月號第3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