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亞洲疫情反彈 疫苗拖不得
旺報社評
大陸清明假期旅遊強勁復甦,各地風景區涌現人潮,但同時間雲南瑞麗再傳新冠疫情,不到一週就新增本土病例超過30例,許多亞洲國家也出現疫情反彈。顯然在大規模施打疫苗達成羣體免疫前,仍不能對疫情防控掉以輕心。
今年春節期間,大陸官方提倡民衆「就地過年」,在民衆的高度配合下,有效防止了因春運大規模人員移動而引爆新冠疫情的潛在風險。到了清明連假,儘管瑞麗已經連續出現本土病例,但不少大陸游客仍然選擇「補償式出遊」與「報復性消費」,3天連假期間,大陸境內旅遊人次達1.02億,年增144.6%,恢復到疫前同期的94.5%,境內旅遊收入達271.68億元人民幣,年增228.9%,是疫前同期的56.7%。
旅遊市場復甦固然可喜,但大陸民衆不應無視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肆虐,尤其亞洲國家反彈現象非常明顯。這次瑞麗疫情溯源結果指向緬甸,印度也出現單日確診病例數超過10萬的高峰,意味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點已轉移至印度。更須警惕的是,緬甸政變引發民衆反抗,國內防疫漏洞恐難避免,而印度民衆普遍對防疫重視不夠,大規模宗教集會仍在舉行,加上出現病毒變異,這一波疫情可能會比先前情況更糟。
儘快開展防疫合作
日本也出現疫情反彈,多個城市進入「半緊急狀態」,隨着奧運會的臨近,疫情風險恐進一步升高。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傳染病模型研究專家福克斯警告,舉辦東京奧運會可能導致日本新冠病例大幅增加,使之成爲全球疫情中心,各國人員如果感染變異新冠病毒後返國,還可能導致全球疫情再度惡化。
在疫情前沿向亞洲逼近的當下,兩岸雖然已經控制住疫情,卻都需警惕「大意失荊州」。爲今之計,透過提高疫苗接種率構築羣體免疫屏障,仍是保證防疫效果的重中之重。兩岸在以疫情防控爲重點的上半場都交出了出色答卷,在以疫苗合作爲重點的下半場不僅不能放鬆,更應截長補短、共同努力。在人員往來的問題上,兩岸已互釋善意,還應趁熱打鐵,儘快開展疫苗合作、健康碼互認,促進恢復兩岸民間往來交流。
對大陸而言,一是應儘快解決部分民衆的「疫苗施打猶豫」問題,提升接種率;二是應在大批量生產、供應的同時保證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應在循序漸進落實通關便利化措施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出入境的防疫管理,既防止類似瑞麗等邊境城市地區爆發新一波疫情,也避免大陸民衆出國不慎感染病毒而造成二次傳播。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會晤東協4國外長後表示,各方一致同意加強疫苗研發和生產合作,共同致力於打造區域疫苗生產和分配中心,爲地區民衆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出力,爲徹底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貢獻。「地區民衆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當然包括臺灣,大陸將臺胞納入疫苗施打優先安排人羣,更透過多個管道釋放出疫苗向臺灣民衆開放的訊息,民進黨政府應放下「反中」思維、讓兩岸防疫合作尤其是疫苗合作「去政治化」,爲臺灣民衆爭取切實的健康福祉。
客觀看待大陸疫苗
對臺灣而言,首要問題是客觀看待大陸疫苗。臺灣本土疫苗尚在第二期臨牀試驗階段,研發進程緩慢,防疫指揮中心及專家團隊不妨主動與大陸探討合作的可能,畢竟大陸相關實驗室的數量和水準都已是世界級。
政府高價購入30餘萬劑AZ疫苗,不僅數量遠遠不夠,AZ疫苗的安全疑慮也導致民衆接種意願低,施打進度緩慢。在購買歐美疫苗屢屢碰壁的情況下,防疫指揮中心應儘快調整疫苗政策,與其捨近求遠地高價求購歐美疫苗,不如儘快擬定同對岸開展務實合作的方案,否則一旦錯過疫苗接種的時機,倘印日等國疫情蔓延開來,恐將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