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到處缺疫苗 專家:疫情輕微反遭殃
《金融時報》指出,在新冠疫情控制上領先全球的亞洲國家,反而因此缺乏推動疫苗研發與採購的動力。圖爲由印度生產的AZ疫苗。(圖/美聯社)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4日指出,於去年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在疫情控制上領先全球的亞洲國家,反而因此缺乏推動疫苗研發與採購的動力,加上沒有如輝瑞(Pfizer)一般全球性的巨型藥廠,導致目前因疫苗接種率過低而飽受痛苦。
根據報導,作爲世界工廠的亞洲,大部分國家卻缺少疫苗。在英國每百人已接種90劑疫苗的現在,同爲已發展國家的日本每百人卻僅6.3劑;泰國、越南、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更是纔剛剛起步;疫苗生產能力巨大的印度每百人僅接種14劑。中國大陸雖有能力自行研發和大量生產疫苗,是亞洲區的「例外」,但有大量疫苗被用於外交支援,導致本土每百人也僅接種36劑。
科學家與分析師指出,亞洲國家由於疫情控制相對成功,讓其缺乏迅速取得疫苗的政治壓力;加上患者數量少,疫苗臨牀試驗的進行速度便相對緩慢;而在缺乏政府支持下,各藥廠也不願投入經費提高產能,導致大部分亞洲國家得等待歐美國家滿足自身需求後,纔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疫苗。
曾在賽普拉(Cipla)和格倫馬克(Glenmark)等印度製藥公司擔任法律顧問的尼拉坎丹(Murari Neelakantan)便表示,印度政府堅信疫情將在今年1月結束,且未制訂備用計劃,導致當地公司不願投資提高產能。
東京大學疫苗學教授石井健則指出,亞洲沒有如輝瑞一般的全球性巨型藥廠,導致研究人員雖擁有足夠的技術,但測試進度卻十分緩慢;他強調,這代表先進技術、大型公司的資源和影響力,以及政府願意不計成本的決心,都是快速研發疫苗所不可或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