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腓尼基人航海傳說──未酬邦國中興之90(朱偉嶽)

(圖/百度百科)

前述所謂地中海,就是一個四周都被陸地包圍着的海洋,面積約251萬平方公里,大約是現華夏中國陸地面積的1/4強。

地中海的左側有直布羅陀海峽和大西洋相連;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僅寬約14.3公里。東南側有人工開闢的蘇伊士運河,和紅海連接後通往印度洋。地中海四周的陸地,大致就是古羅馬帝國的領土。古羅馬立國於公元前前27年,比華夏中國的西漢立國於公元前202年約晚175年。到公元395年時(東晉孝武帝寧康20年或北魏道武帝登國10年),羅馬帝國據稱爲提高統治成效,也來了一個「一國兩制」,把帝國的地中海西部地區成爲西羅馬(公元395~476年),地中海東部地區成爲東羅馬(公元395~1453年)。

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於公元476年(南北朝南朝劉宋後廢帝元徵4年或北朝北魏孝文帝永明元年),被羅馬的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就像華夏中國的西晉一樣,被西方的胡人叫西哥德人、汪達爾人等日爾曼部族滅了;故羅馬帝國的一國兩制,似僅存在了81年。但東羅馬仍存在着,到公元1453年5月29日,來自小亞細亞的鄂圖曼帝國軍隊,攻陷了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戰中殉國,歷時1048年的東羅馬帝國亦就此滅亡;國祚達1480年的羅馬帝國(含東、西羅馬)也正式終結。歐洲遂由大帝國逐步轉變出現不少民族國家,如今之法國、德國、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比利時、瑞典、瑞士等等,其中許多國家,因商業興盛而成爲世界性的海權強國甚至帝國。

商業興盛就是貿易發達;貿易若經過陸地就要走陸路,若經過海洋,就要航海。古代穿越洲際的陸路,沿途多荒漠、山川險阻或劫掠,外加各王國或帝國存在的人爲阻攔,實危險艱困叢叢;若穿越洲際海道,所遇困難,或較洲際陸路尤有過之。前文曾提及腓尼基人,本爲強悍的遊牧民族,但謀生於海洋,卻成爲成功的遊貿民族。腓尼基人建立了往返於希臘、西西里島等羣島間航線,及到伊比利亞半島(今西班牙、葡萄牙)、位於大西洋中加那利羣島(西班牙所屬,在摩洛哥以西約100公里處)的航線,有定期船隻往來;甚至有證據表明,腓尼基人的商船曾遠航至不列顛羣島。

故腓尼基人的盛名,遠播於地中海四周。在前述希羅多得的歷史記述中,約公元前600年左右,一位古埃及新王國時期晚期的法老,想要知道他統治的地方,究竟長成什麼樣子,就找當時已名滿天下的腓尼基人商量,能否沿着他們已知的陸地,一直沿着陸地的海岸走下去,看走到那裡,或能否回到地中海?對腓尼基人而言,這不是由一碟小菜變成大菜一碟而已嗎?他們早已由騎馬英雄變成操槳能手,沿着地中海四周,早已是他們許多的定居點了。

在一拍即合的雙方同意下,法老支持一支由40艘船組成的船隊,由腓尼基人領導,首先從西奈半島東側的亞喀巴灣(今以色列Eilat港處)出發,沿着紅海岸航行,穿過葉門和吉布地之間曼德海峽後,東向進入亞丁灣;走完亞丁灣沿陸地折向西,循今天的索馬利亞海岸線一直南下。因爲前文曾提到過公元前200年前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尋仙山,可能定居日本事,雖然徐福的航路路程比較短,但在整個航程中,拐彎抹角之處更多,在古時大海中茫無頭諸之際,要把拐彎抹角之處搞到錯誤不太大,實不容易。

而腓尼基人這次的遠航,只要沿着海岸航行,遇海岸拐彎便拐彎,否則直走便是;故認爲徐福的故事若爲真,則腓尼基人環航非洲,亦應爲真。尤其看非洲沿岸的海(洋)流,從索馬利亞海岸線一直南下到達今南非南海岸的好望角,都是沿岸由北向南的順向海流,無論划槳或張帆,比較輕鬆。非洲大陸東西向約跨70度經度,折算約7644公里(仟米),南北長約68度緯度,折算約7425公里(仟米),上述二數相加後乘2,應爲環航非洲一圈的大約航程數:3萬140公里(仟米)。若以前徐福遠航每天航程120公里(仟米)計,則腓尼基人環航非洲要不停航行251天,路程中間當然有休息及補充食物的時間要另計。

當他們到達南非好望角時,該處海(洋)流呈多面向,有南向、北向、環東向、環西向等,故浪濤自較洶涌;但只要掌握住堅持沿岸航行的原則,一越過了好望角,就有自南向北的海(洋)流,從好望角直達幾內亞海灣,然後西向,過象牙海岸,北向經甘比亞,再向北走,就到了在摩洛哥以西約100公里,位於大西洋中西班牙所屬的加那利羣島,這正是腓尼基人地中海固定航線的的一站。

這傳說中腓尼基人環繞非洲的航行,據記載共費時3年,很合理。因與徐福東渡相較,徐福的航程估計才3千公里(仟米),費時半年;而腓尼基人環繞非洲的航行約3萬公里(仟米),時間僅3年,要快多了。但腓尼基人環繞非洲的航行幾乎全是順流,而且在溫帶及熱帶地區的航行,較之在冷洌的北方,終究輕鬆得多。

(作者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