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單項選擇題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這意味着 ( )
B.國家壟斷資本掌控經濟生活
C.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實行國有化
D.國家壟斷重於私人壟斷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根本上說是 ( )
B.國際競爭激烈化的結果
C.壟斷統治加強的結果
3.當代資本主義國際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是 ( )
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私人壟斷統治的發展表現在 ( )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現 B.金融寡頭的統治
C.國際壟斷同盟的興起 D.形成跨行業跨部門的混合聯合企業
5.金融資本是由 ( )
C.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
D.壟斷銀行資本和銀行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
6.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佔統治地位的資本是 ( )
A.工業資本 B.農業資本
C.銀行資本 D.金融資本
7.在壟斷資本主義的各個基本經濟特徵中最根本的特徵是 ( )
A.國家壟斷同盟的形成 B.資本輸出具有重要的意義
C.壟斷在經濟生活中佔統治地位 D.瓜分世界領土,形成殖民體系
8.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最根本的標誌在於 ( )
A.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在經濟生活中佔統治地位
B.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在經濟生活中佔統治地位
C.銀行資本代替工業資本在經濟生活中佔統治地位
D.國家壟斷代替私人壟斷在經濟生活中佔統治地位
9.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是 ( )
A.國有壟斷資本 B.資產階級國家
C.私人壟斷資本 D.資本輸出
10.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 )
C.代表了個別資本家的利益 D.消滅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基礎
11.金融寡頭實現經濟上統治的“參與制”是指金融寡頭 ( )
B.直接參與銀行的經營和管理
C.通過購買一定數量的股票層層控制許多大企業和大銀行的經濟統治方式
D.通過購買所屬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許多大企業和大銀行的經濟統治方式
1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 ( )
A.消除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壟斷資本主義
B.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相互分離的壟斷資本主義
C.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
D.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壟斷資本主義
1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 ( )
A.發展緩慢不穩定 B.發展迅速且持續穩定
C.發展迅速但不穩定 D.時而削弱,時而發展
1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宏觀管理和調節體現的是 ( )
A.全體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 B.個別金融寡頭的經濟利益
1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 )
A.國家市場壟斷經濟 B.國家調節經濟
C.公私合營經濟 D.國家自然壟斷經濟
16.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化” ( )
A.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B.使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得到一定的緩解
C.導致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 D.可以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侷限性在於 ( )
A.使壟斷資本主義存在着時而迅速發展時而停滯的趨勢
B.使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C.使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長期處於滯脹狀態
D.它只能暫時使某些矛盾緩和,但卻使這些矛盾進一步加深和複雜化
18.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主要藉助於 ( )
A.“代理制” B.“個人聯合”
C.“企業聯合” D.“參與制”
19.各國壟斷組織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產生了 ( )
A.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B.國際壟斷同盟
C.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D.殖民地和宗主國
20.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現實基礎是 ( )
A.新科技革命 B.生產國際化
C.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 D.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
21.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決定了它的發展必然是 ( )
A.有利於所有國家 B.有利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C.有利於發展中國家 D.有利於社會主義國家
22.下列不屬於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 )
C.跨國公司的主導作用增強 D.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23.經濟全球化帶給發達國家的好處很多,但不包括 ( )
C.擴大了貿易逆差 D.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控制
24.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消極影響有許多,但不包括 ( )
A.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 B.在國際貿易關係中剩餘價值大量流失
C.金融風險加大 D.經濟發展機會大大減少
25.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是 ( )
A.計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 B.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
C.計劃經濟取代商品經濟 D.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
26.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是 ( )
A.寄生的資本主義 B.腐朽的資本主義
C.不斷髮展的資本主義 D.過渡的資本主義
2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爲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物質條件是指 ( )
A.全面的社會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場化 D.市場的計劃化
28.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要 ( )
A.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一切改良
B.對資本主義採取全面肯定的態度
C.借鑑資本主義社會中反映人類文明進步的改良
D.借鑑並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
29.資本社會化的最高形式是 ( )
A.壟斷資本主義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C.生產社會化 D.經營管理社會化
30.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的干預 ( )
A.從根本上解決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
B.改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C.使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沒有改變勞動者受剝削的地位
二、多項選擇題
1.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 )
A.是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客觀要求
B.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D.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壟斷資本要求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原因是 ( )
A.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國民經濟協調發展,需要國家參與經濟調節
B.國內壟斷資本需要國家支持以加強競爭的能力
C.社會化大生產需要鉅額投資,要求國家直接經營或資助
D.生產過剩問題日趨嚴重,需要藉助國家力量以擴大國內外市場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的具體原因是 ( )
A.市場問題日益嚴重,要求利用國家力量來擴大
B.社會化大生產所需鉅額投資需要國家資助
C.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經濟協調發展,需要國家直接干預
D.對於不能直接獲利的基礎理論研究只能由國家來承擔
4.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有 ( )
A.國營企業
B.國私合營企業
C.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在國際範圍內的結合
D.國家調節經濟
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 ( )
A.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解決了壟斷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深化與尖銳
C.從根本上解決了失業問題
D.消除了經濟危機的頻繁出現
6.壟斷與競爭並存的原因是 ( )
A.壟斷不能消除商品經濟的競爭基礎 B.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激發新的競爭
C.中小企業仍然大量存在 D.壟斷組織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產
7.壟斷統治下競爭的特點 ( )
A.競爭的目的是爲了獲得高額壟斷利潤
B.競爭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競爭更爲激烈、破壞性更大
D.競爭的範圍除經濟領域外還包括政治、軍事、文化領域
8.壟斷價格是 ( )
A.壟斷資本家取得壟斷利潤的主要手段
B.壟斷資本家憑藉壟斷地位規定的商品價格
C.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
D.成本價格加壟斷利潤
9.壟斷利潤是 ( )
A.憑藉壟斷地位獲得的利潤 B.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C.通過資本自由轉移而形成的一種利潤 D.壟斷資本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
1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徵獲得了新內容主要有 ( )
A.混合聯合公司成爲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B.跨國公司成爲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主要組織形式
C.私有壟斷資本普遍採用股份公司的企業組織形式
D.由國家出面組建的國際壟斷組織的出現
11.壟斷形成的原因 ( )
A.生產高度集中的必然產物 B.資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壟斷
C.少數大企業爲避免兩敗俱傷 D.規模經濟效益促使少數大資本走向壟斷
12.壟斷競爭的特點 ( )
A.壟斷競爭與非壟斷競爭並存
B.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並存
C.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並存
D.壟斷企業與非壟斷企業的控制與反控制的競爭
13.壟斷價格 ( )
A.完全是人爲定價 B.受替代品競爭的制約
C.受市場需求量的制約 D.違背了價值規律
14.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並不否定價值規律,因爲 ( )
A.壟斷價格的形成只是使價值規律改變了表現形式
B.從整個社會看,商品的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一致的
C.壟斷高價是把其他商品生產者的一部分利潤轉移到壟斷高價的商品上
D.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不能完全離開商品的價值
15.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範圍被社會主義代替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種社會制度的國家 ( )
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處,但也存在鬥爭
C.不存在和平共處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發生經濟聯繫
16.壟斷利潤的主要來源 ( )
A.壟斷企業內部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B.非壟斷企業工人創造的一部分剩餘價值
C.小生產者創造的一部分價值
D.其他國家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部分價值、國內勞動人民必要勞動創造的部分價值
17.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爲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物質條件,主要表現在 ( )
A.生產全面社會化 B.生產管理日益社會化
C.工會組織日益社會化 D.資本日益社會化
18.經濟全球化已成爲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其明顯表現有 ( )
A.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投資格局多元化
B.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爲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C.國際貿易成爲各國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D.國際金融交易總額大大超過國際貿易總量
19.資本輸出的必要性在於 ( )
A.爲大量過剩資本尋找高額利潤的投資場所
B.爲商品輸出開路
C.爲控制國外原料產地和其他重要資源
D.有利於爭奪霸權地位
2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髮展的新現象有 ( )
A.壟斷資本跨部門發展 B.大型企業間的聯合與兼併加劇
C.私人壟斷加速向國家壟斷轉變 D.跨國公司成爲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2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 ( )
A.以跨國公司爲主體 B.以國家資本輸出爲主
C.生產資本輸出爲主要形式 D.發達國家互相輸出爲主要流向
22.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重大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包括 ( )
A.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B.實行部分國有化
C.實行職工持股 D.推行企業民主,實現勞資合作
23.以下說法中正確地說明了社會福利制度的是 ( )
A.社會福利制度是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
B.社會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自我調整的表現
C.社會福利制度是以一種漸進的方式實行社會主義
D.社會福利制度力圖糾正市場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意義
2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之下的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包括 ( )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世界銀行
C.七十七國集團 D.世界貿易組織
2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跨國公司迅速發展是由於 ( )
A.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B.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需要
C.資本輸出的需要 D.爭奪國際壟斷地位的需要
26.經濟殖民地對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作用是 ( )
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
B.重要的廉價原料產地
C.高新技術產品的重要供應地
D.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地
27.資本主義無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 )
A.壟斷資本與中小資本的矛盾 B.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矛盾
C.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D.生產和消費的矛盾
28.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進步性主要表現在 ( )
A.促使科學技術轉變爲生產力
B.追求剩餘價值的動力和競爭的壓力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C.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促進和完善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D.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促進和完善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29.資本主義爲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表現在 ( )
A.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B.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
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爲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條件
D.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調整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30.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 ( )
A.長期的歷史過程 B.隱蔽的歷史過程
C.曲折的歷史過程 D.複雜的歷史過程
三、分析題
1.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微軟公司是20世紀90年代對美國新經濟有重要貢獻的成功企業,但微軟仍遭遇壟斷案。對於新興產業和對經濟增長影響較大的企業,政府並不放鬆反壟斷行爲。1994年7月,美國政府與微軟達成一項協議,即不再要求計算機制造商將其視窗操作系統作爲必備原件安裝。但在1995年11月因與對手網景公司劃分瀏覽器市場遭到拒絕,微軟便要求安裝視窗操作系統必須同時安裝其“探索者”瀏覽器。1997年10月,微軟實施將瀏覽器與視窗操作系統捆綁出售。捆綁銷售使微軟市場份額大增,從原有的3%—4%的市場份額上升至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爲此,美國反托拉斯部門與微軟公司開始了漫長的訴訟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決微軟公司分解爲兩個獨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軟行爲在於保護市場競爭。微軟不服又提出上訴。其結果微軟雖未被拆分,但上訴法院確認微軟的市場壟斷事實,違反了美國的反托拉斯法。
——根據劉峰、靳立新《微軟壟斷始末》,《經濟學消息報》2000年11月17日整理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微軟壟斷案反映了壟斷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壟斷與競爭並存的原因是什麼?
(2) 通過微軟壟斷案,你從中可以深刻領悟哪些經濟學原理?
2.根據下列材料分析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
材料1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引進直接投資和其他形式的外國資本,並且採取一系列鼓勵措施促進出口。它們持續保持了5.5%~8%的年經濟高速增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地實現了由初級產品出口國向製成品出口國轉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1989—1994年,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年均增長率爲3.65%,而發展中國家爲9.59%,其中發展最快的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
材料2
經濟全球化使美國獲得了鉅額的國際資本。過去十多年裡,美國始終是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同時也是最大的資本輸入國。大量的外資淨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國內私人儲蓄水平持續下降和鉅額貿易逆差的不利影響,對於保持較高的就業和經濟增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爲美國保持較低的物價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摘自《世界經濟》1999年第8期
材料3
有資料顯示,近幾年來,絕大多數最不發達國家除了得到捐贈和多邊經濟援助外,幾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國直接投資。
——摘自《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8期
材料4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窮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現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聯合國成員國中有48個最不發達國家,而20年前僅20有餘。
——摘自江澤民:《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9月7日
3.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據估計,今天在美國有6000家公司推行“僱員擁有股票計劃”,其中包括西爾斯一羅伯克百貨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僱員擁有股票計劃”在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們積極地經營他們的公司,產生了一種充滿活力的責任感,在生產率、高質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國爭取僱員擁有股票全國委員會對350家高技術公司所作的一項調查發現,利用僱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公司要比沒有利用這種計劃的公司發展快2—4倍。隨着這一計劃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國有25%的僱員分享他們公司的所有權。這種迅速出現的“工人資本主義”概念也適用於相當大部分的美國經濟。但是工人擁有股票不會輕易轉變爲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東說:我看不出有什麼變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樣。也有的工人股東認爲,在“僱員擁有股票計劃”下,越是盡力幹,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爾著:《新資本主義》,社會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根據材料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實行“僱員擁有股票計劃”的原因。
(2) 評析工人股東的兩種看法。
4.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國有化早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就已產生。當時如礦山、港口、河道、鐵路、公路等私人資本難以經營的企業和設施就已部分地轉歸國家所有。到了帝國主義時期,國有化有了顯著的發展。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國有化大多是在戰爭和經濟危機期間發展得較快;一旦戰爭結束,經濟危機過去,國有化企業就會大大收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資本主義的國有化有了長足的發展,通過國有化擴大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經濟,已成爲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實行國有化的主要方法是資本主義國家高價收買私人企業的產權,或由國家向私人企業投資。其形式主要有:國營、國有私營和公私合營等。
材料2
20世紀80年代,法國工業國有化的程度達到了40%,意大利爲35%,奧地利爲28%,聯邦德國爲21%,英國爲11%。
材料3
1982年,法國推行國有化涉及基礎工業和重化工業之外,還包括電子、原子能等新興工業部門,以及紡織、造紙、建材等製造行業,甚至深入到航空工程、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領域。1982年,法國國有企業在鋼鐵行業的比重爲80%;航空運輸行業爲87%;在郵政、電訊、鐵路運輸、菸草以及煤氣生產方面,國有企業的控制程度甚至高達100%;在基礎化學、人造纖維、有色金屬等行業,國有企業的比重也超過了5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 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出現哪些新變化?
(2) 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調整的實質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D 3.C 4.D 5.C 6.D 7.C 8.A 9.C 10.B
11.C 12.C 13.B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A 28.C 29.B 30.D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CD 3.ABCD 4.ABD 5.AD 6.ABCD
7.ABCD 8.ABD 9.ABD 10.ABD 11.ABCD 12.ABCD
13.BC 14.ABCD 15.ABD 16.ABCD 17.AB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CD 22.ABCD 23.ABD 24.ABD
25.ABCD 26.AB 27.BCD 28.ABCD 29.ABCD 30.ACD
三、分析題
1.(1) 當代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壟斷與競爭並存的格局仍不會改變。其根本原因:第一,壟斷或國家壟斷並沒有消除競爭的動因和基礎。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是市場競爭的一般基礎。市場競爭是市場主體實現經濟利益的方式和途徑。壟斷只是改變市場結構而不能消除競爭的動因和基礎。第二,不存在“絕對的壟斷”。發展不平衡規律決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壟斷組織獨霸天下的局面;同時社會需要多樣化,並有多變性。這使壟斷企業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產和流動。第三,科學技術的重大變革和創新是激發壟斷競爭的重要因素。科技創新會突破人爲壟斷的種種限制。科技創新會縮短產品和行業的生產週期,從而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這就使競爭無處不在。
(2) 通過微軟壟斷案至少可領悟以下經濟學原理: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的核心;擴大市場份額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重要途徑;壟斷並不能消除競爭,壟斷與競爭並存;現代市場經濟是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政府反壟斷行爲表明市場機制是市場經濟國家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2.(1) 經濟全球化使社會分工得以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可以在國際社會流動和優化配置,由此可以帶來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動着世界經濟增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可能從中受益。
(2)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各國的地位和處境是很不相同的。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佔據優勢地位,在制定貿易和競爭規則方面具有更大的發言權,控制一些國際組織,成爲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國就從國際資本流動中獲得巨大收益。發展中國家獲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以及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發展中國家總體上處於更爲不利的地位。廣大發展中國家仍飽受貧窮落後之苦,世界的貧富差距在擴大。
3.(1) 隨着當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爲緩和、克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範圍內進行着生產關係的不斷調整,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的要求。“僱員擁有股票計劃”的推行正是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社會化發展要求的一種措施。
(2) 工人股東的第一種看法主要是從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方面來看的,也就是說,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推行“僱員擁有股票計劃”並不改變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與僱傭勞動關係的實質,資本與僱傭勞動之間的關係仍然是剝削與被剝削的對立關係。僱員擁有股票,只是說明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範圍內,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鎖鏈稍有放鬆,但不可能改變僱傭勞動者的階級地位。
工人股東的第二種看法,看到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變化,看到了推行“僱員擁有股票計劃”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緩和勞資衝突和社會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於資本家的利潤得到實現,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這種看法忽視了資本與僱傭勞動之間關係的實質。
4.(1) 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新的變化,就是國家資本所有制形成併發揮重要作用。國家資本所有制指生產資料由國家佔有並服務於壟斷資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國家作爲出資人,擁有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
(2) 國有制的性質隨國家的性質而定。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私人資本,特別是私人壟斷資本構成社會經濟的基礎,它決定國家這個上層建築只能是資產階級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由於這種性質的國家實行國有化,佔有生產力,毫無疑問仍舊是資本主義所有制,體現着總資本家剝削僱傭勞動者的關係。國有制企業的工人,雖不再受僱於和隸屬於某一個別的或集團的資本家,但受僱於資產階級的國家和國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