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帶來新零售趨勢 東購執行長王志仁:消費者仍是核心
▲無店面公會論壇19日在臺北舉辦,東森購物執行長王志仁分享「新零售商快速的變化」。(圖/記者周宸亙攝)
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19日舉辦無店面產業論壇,東森購物執行長王志仁會中表示,數位科技進展爲產業帶來快速變化,零售已出現渠道多元、破碎化,且有無國界、去中間化等趨勢。不過,他也強調,「消費者」仍是最重要的一環,商品與服務必須要符合消費者的利益,纔是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
首屆無店面產業論壇面相多元,就跨境電商的政策面、法律面一直討論到行銷面。王志仁會中分享「新零售商快速的變化」議題時表示,電子商務發展在這十幾年變化很大,特別是最近的6年,其中的轉捩點在於「行動商務」的出現。
王志仁說,6年以前,電商還處於用電腦買東西、網路賣東西的時代,之後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問世、發展,電商的變化性大增,也改變了消費者行爲。即便臺灣的行動支付普及率還不高,但民衆忘記帶手機,可是會比忘記帶錢包還要焦慮。其他還有大數據運用、跨境電商、數位支付、AI應用、VR/AR應用、物聯網、互連網+等項目,都顯示了數位帶來的快速變化。
例如「淘寶的VR網購」,透過VR技術,讓消費者人在家裡就能穿越到美國逛百貨公司,看到喜歡的物品還能下單;「Amazon的無人智慧商店」,透過手機,在商場購物無需透過收銀結帳,消費者拿取物品的同時就會記錄購買,這類發展都已突破過去對購物的想像。
隨着數位科技演進,現下零售產業的趨勢可分爲:1. 渠道多元化、破碎化2. 線上線下整合3. 無國界4. 去中間化5. 大數據帶來的個人化6. 二極化趨勢
▲▼無店面公會論壇,圖爲東森購物執行長王志仁座談分享。無店面公會理事長廖尚文、經濟部商業司司長李鎂等產官學界人士出席。(圖/記者周宸亙攝)
王志仁分析,過去通路較少,鋪貨很容易達到高覆蓋率,但在網路發展之後,通路已經被弄得破碎且多元,消費者習慣難以掌握,一件商品到底是從超市?便利商店?亦或者網路購入?若是網路,國內亦有好多的平臺來源。
也因爲網路發展無國界,國外業者也成爲競爭對象。過去業者可從國外代理商品進入臺灣,現在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更便宜的商品,例如從淘寶、亞馬遜買,甚至於直接到國外的網站上購買。
這也造成了「去中間化」的產生。過去代理商、經銷商等中間角色,在網路實現了跨境、無國界的購物之後遭到取代。甚至於國內的商業模式也同樣受到影響,製造商可以直接販售商品給消費者。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新的「中間化」角色正在產生。
此外,不管實體虛擬通路都面對兩極化、M型化的趨勢。現下大型企業讓規模經濟發展到了極致,中型企業難以存活,反倒是小規模企業因爲個人化、特色等模式得以存活下來。
王志仁強調,即便產業面臨諸多挑戰仍不用太過擔心,技術不是絕對,真正的核心仍在於消費者。透過網路可以增加效率、大數據更可以達到消費個人化的目的,但這些通通都是要支撐「消費者」。注重消費者的體驗,讓消費者可以感受到溫度、用消費者可以理解的語言去說明商品、給予消費者最好的利益,仍然是未來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