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文/戰鬥前情報確實?捍衛我們民主自由的「古寧頭大捷」
▲古寧頭戰役爆發時,三軍主動協同作戰,保住了金門,保住了臺灣,更保住了我們今天的民主自由。(圖/記者季相儒攝)
●宋兆文/前海軍陸戰隊上校、現爲國防部資深諮詢委員,國軍將領與兩岸三地媒體稱「宋老師」,着有《決戰釣魚臺》、《遙遠的國土》、《釣魚臺戰役》。
今年是古寧頭戰役70週年紀念,70年前10月24日到10月27日,共軍從金門古寧頭突擊登陸,意圖一舉佔領金門,與金門守備部隊,產生激烈戰鬥,這場戰役共軍失策連連,而國軍全體將士用命,三軍協同聯合奮勇作戰,打死5175名解放軍,俘虜3873人,登陸敵軍全軍覆沒,締造了輝煌的勝利。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國軍戰場失利退守臺灣,共軍積極準備奪取各外島後,攻佔臺灣,完成統一大業,佔領金門是佔領臺灣的序曲,共軍挾連續在戰場的勝利,士氣高昂而志在必得。
而我們退守臺灣後,百廢待舉之際,感受到戰雲密佈,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國脈如縷卻危疑震撼,於是集中全力整頓三軍,準備流血犧牲來捍衛國家。古寧頭戰役於焉爆發時,我們並沒有充分的準備,在倉促中奮起作戰,三軍主動協同作戰,保住了金門,保住了臺灣,更保住了我們今天的民主自由。
雙方指揮官與參戰兵力:
兵力: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實際上只有9,086人登陸)、300餘艘登陸船(大部份爲漁船)及火砲支援。共約19,000人。
中華民國陸軍第22兵團、第12兵團,青年軍第80軍之第201師第601、602團,空軍和海軍。共約40,000人 。
金門之熊大顯神威
10月25日凌晨,0時30分左右,已加入金門防衛軍戰鬥序列的,青年軍第八十軍第二〇一師,戰車第三團第一營(欠第二連),共有21輛M5-A1輕戰車,其中一個3輛戰車的戰車排,在壟口海灘,演練反登陸作戰,一輛編號66號的戰車,10月24日傍晚,在古寧頭附近的壟口海灘拋錨而待修,因當時軍情緊急,排長下令另外兩輛戰車陪同防護。
美造M5-A1戰車,是輕型戰車,因在古寧頭戰役中大顯神威,戰後稱爲金門之熊,重14噸,一門37公釐主砲,50機槍/30機槍各一挺,有50機槍彈500發,30機槍彈3000發,戰車主砲有37公釐穿甲/高爆砲彈各30發。
戰車排長命各戰車都要派出衛兵警戒,在0時30分左右,共軍登陸突擊的船團接近壟口海灘,國軍戰車排3輛戰車成員,發現海面上射出繽紛的紅色信號彈,有大量機帆船逼近,並以機槍向岸上掃射,排長斷然下令「各車進入戰鬥位置,向海上大型船隻射擊!」
當時拋錨的66號戰車,因故障車頭朝向內陸,砲塔遂朝後轉向海灘,此時戰車的菜鳥射手熊震球,因砲塔位置之故,暫時拿不到高爆榴彈裝填,順手就裝填了一枚射程較遠的穿甲彈,此時戰車頂射擊震耳欲聾的五零機槍,熊震球在緊張之下,右腳誤觸砲塔底部的擊發踏板。
於是轟然一聲,66號戰車便朝敵船團開了第一砲,剛好命中一艘大型機帆船主桅,即刻引燃帆布,照亮附近海面。隨即,擔任守備任務第201師601團官兵,紛紛由海岸陣地集火射擊登陸共軍。這三輛在壟口海灘的輕戰車,打光了車上所有的機槍彈與砲彈,
敵82師第244團,是在壟口海灘登陸的主力部隊,敵244團被三輛M5-A1戰車的主砲與機槍,打死千餘名官兵,橫屍遍海灘,使敵244團的戰力減退百分之四十五,失去向金門內陸衝擊的戰力。
金門守軍往後的反擊,均由戰車第三團第一營的20輛M5-A1戰車,帶領步兵部隊攻擊,敵軍缺乏反裝甲武器,M5-A1戰車槍砲齊鳴,衝進敵軍陣地,根本就是血肉橫飛的蹂躪,因此M5-A1戰車獲得金門之熊的美譽。
敵軍原本預計用7個軍的兵力,約22萬人,逐次拿下我軍各個外島,然後整頓補充戰力,集結更大兵力,一舉攻佔臺灣本島,然而兩棲渡海作戰,最重要就是要有足夠的載具運送,因此敵軍大力征集沿海的機漁船,舉行登陸作戰演練。
登陸金門的機漁船因沒算好退潮時間,300餘艘機漁船,部分擱淺海灘被擊毀,部分在海上被我趕來軍艦擊沉,沒有任何一艘船能退回去,所以不能再裝載部隊登陸金門,登陸敵軍失去後繼支援,因此全軍覆沒。
古寧頭戰役另一個大功臣,是我們空軍能掌握制空權,我空軍在10月初起,開始對金廈兩地海域集結船隊發動大規模炸射,希望拖延解放軍集結態勢。
最重要一次對敵打擊行動,在10月18日,當天解放軍在廈門附近集結,實施大規模渡海演習,得知此情報的空軍,以P-51野馬式戰鬥機,在該日擊毀將近四百艘機帆船,導致在真正開戰之際,解放軍渡海運輸載具嚴重匱乏。
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剽悍的戰鬥機,也是美國海陸兩軍,所使用的單引擎戰鬥機,航程最長的戰鬥機,對於歐洲與太平洋戰區戰略轟炸護航最重要的機種,並且一直使用到韓戰爲止。
Discovery節目《軍武科技排行榜之十大戰機》將P-51選爲歷史上十大戰鬥機第一名。機翼上6挺0.50英吋機槍,每挺槍有1200發子彈。攻擊解放軍機漁船時,一次掠襲就能擊沉一艘,同時也擊斃大量解放軍,使共軍作戰後繼無力。
10月27日,當時東南軍政長官陳誠,飛臨金門,親至戰地視察,歸時途經一三二高地,100餘位人槍整齊之解放軍,突由深壕密草中冒出。但是他們已彈盡糧絕,毫無戰鬥意志,隨即投降。若仍有持續戰力,陳誠與陪同高階將領必將全體殉國。
此外,金門島上逗留時間最久的是解放軍第253團團長徐博,他在10月26日晚,突出重圍進入金門東部山區後,就一直隱蔽在北太武山山洞中,靠挖食地瓜等植物充飢,等待解放軍第二次登陸。一位北太武山村民向胡璉抱怨,他種的紅薯常常在夜晚被部隊偷吃,胡璉出動一個師兵力搜山,都被他躲過。直至1950年1月,徐博再於深夜偷吃農作物,被巡邏的國軍捕獲,當時徐博「長髮長鬚,形同野人」被送回臺灣審訊。
▲總統蔡英文日前赴金門出席「古寧頭戰役紀念70週年」活動。(圖/記者陶本和攝)
古寧頭戰役勝利因素
一、戰鬥前情報確實,主任湯恩伯對登陸地點判斷正確,能夠予以適當的措施,制勝敵人。
二、友軍協同很好,不分彼此,加入戰場,使有足夠之兵力,發揮更大的效用。
三、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有方。
四、戰車力量大,動作迅速,是重要致勝因素。
解放軍古寧頭戰役慘敗因素
金門戰鬥後,解放軍第10兵團專門召開會議檢討戰役。
這次戰鬥失利主要教訓是:
高級指揮員輕敵麻痹,盲目樂觀,戰鬥任務尚未全部完成,就過早地轉移了工作重心。對渡海登陸作戰的特點和困難認識不足,船隻準備不充分;敵情掌握不準確,戰鬥組織指揮不嚴密,不同建制的三個團沒有統一指揮,倉促發起戰鬥,10月29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出《關於攻擊金門島失利的教訓的通報》,指出:「查此次損失,爲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爲輕敵與急躁所致」各級領導幹部中容易發生輕敵思想及急躁情緒,必須以金門島事件引爲深戒。
熱門推薦》►蔣緯國失去兵權?解密「湖口事變」
►「污衊國軍」的媒體 還記得「新聞道德」這四字?
►看更多【宋兆文】專欄►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