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別因反中堵住青年出路

社評

大陸以5月4日爲青年節,以紀念1919年「五四運動」。大陸年輕人愛用影音網站B站(嗶哩嗶哩),繼去年青年節推出影片後浪》,大受好評,今年又推出《我不想做這樣的人》,又得到肯定。

《後浪》由知名演員朗誦、穿插青年各類混剪影片,今年的影片邀請大陸各地955位初中生以《我不想做這樣的人》爲題,寫下對未來的思考,並由其中兩位登臺演講。這段影片上線不到一週,播放量已近600萬,成爲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其中有些內容值得玩味

臺青失去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一名中學生說:「我不想做一個拿着鋸子的人,隨時隨地把人羣鋸成兩半…這一半是盟友,那一半是對手。對手贊同的,我們必須反對;對手反對的,我們必須贊同。」

道理並不深奧,卻意有所指,顯然是對當今國際社會民主專制制度之爭的一種迴應,呈現的是大陸官方意志,也反映了大陸社會近年普遍的自信,在堅持自我的同時,並不想與世界一分而二。

大陸青年一代漸漸學會了思辯,更關心世界大事,相較之下,臺灣青年卻在媒體民粹化、輿論單一化環境中,漸漸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臺灣南波萬」不絕於耳,看不清自己與世界的距離,兩岸未來的差距恐怕只會越拉越大。

更值得反思的是,我們似乎忘記了,原來臺灣也有青年節。「三二九青年節」歷史更悠久,是爲紀念「黃花崗起義」革命先烈所設。遺憾的是,「三二九青年節」近年來不僅不受重視,甚至黃花崗起義的歷史,也被現在的執政黨刻意抹去。108課綱後,只剩一個版本課文保留「黃花崗起義」,曾經影響了幾代人林覺民《與妻訣別書》更是無影無蹤。

無論是五四,還是三二九,我們不能抹殺歷史,那段歷史是兩岸當今政治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更重要的是,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是爲了開創中華民族未來的美好生活,如今青年節的意義,則在對青年前途的重視,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若沒有出路,國家也將沒落。

臺灣青年多年來飽受薪資停滯,物價房價高漲的痛苦,更苦於缺乏向上流動管道,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一直以來是全國平均失業率的3倍左右。民進黨聲稱重視年輕人,卻對青年失業率等問題束手無策,更離譜的是,爲了「反中」,日前更以留住人才藉口,禁止企業刊登大陸人才需求廣告,堵住年輕人向外謀求發展的通道,根本是意識形態治國,如何能解決青年的困境

創造兩岸青年交流機會

大陸的青年也有類似的困境,例如大城市房價飆漲,薪資漲幅追不上房價。兩岸的不同在於,大陸仍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年輕人向上流動的大門開啓,創業的機會、薪資提升的機會,明顯優於臺灣。大陸領導人每年都會發表談話,要求各界支持青年發展,給予年輕人更多機會,近年更是釋出優惠政策待遇,創造了臺青在大陸發展的良好環境。

未來社會如何發展、兩岸問題如何解決,年輕人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民進黨政府應當多傾聽青年的聲音,把解決青年困境列爲優先事項,而非只要青年選票、不顧青年的出路,更不應爲了「反中」,堵住青年的出路。

兩岸官產學研各界也應爲青年交流互鑑創造更多機會,讓青年人在平等、開放、包容的環境中瞭解對方、學習對方。大陸爲方便臺灣青年西進學習和發展採取了不少優惠措施,臺灣也不妨爲大陸學生和青年才俊來臺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一方面可長遠解決臺灣少子化帶來的困境,另一方面,善用大陸人才將有助臺灣的多元發展。

臺灣應當有自信,吸引大陸優秀人才的同時,也能保有甚至提升臺灣的競爭力。大陸環境競爭激烈,仍然吸引大量臺灣年輕人前往,因爲,臺灣年輕人並不害怕競爭,怕的是沒有發展機會。兩岸政府應當做的,是爲年輕人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