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黃怒波都登頂了 給珠峰量"身高"怎麼這麼難
(原標題:王石、黃怒波都登頂了,給珠峰量“身高”怎麼這麼難?)
揭秘
8848.86米!這是中國和尼泊爾聯手公佈的珠穆朗瑪峰最新“身高”,也是繼1975年、2005年之後,中國第三次公佈這一地球最高峰的海拔數據。
雖距離上次測量已過去15年,各項技術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想要獲得精準的珠峰“身高”依然需要有人登頂珠峰。與前兩次一樣,這一次的測量,也是經由人手將測量覘標立在珠峰峰頂,6個交匯點的測量隊員瞄準峰頂覘標開展三角測量等一系列測量工作。
近年來,隨着珠峰攀登日趨商業化,王石、黃怒波、王秋楊、鬱亮、張朝陽等一大波企業家的身影出現在珠峰登頂(或嘗試登頂)的路上,這個地球最高峰也逐漸褪去了過去“高不可攀”的印象。由於人數過多,去年媒體曝出,通往珠峰峰頂的路段還出現了“堵車”現象。
這麼多人都曾上去過,爬上去給珠峰“量個身高”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事實並非如此。8848.86米的背後有很多艱辛。
5月27日,凌晨2時許,在海拔8300米突擊營地待命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隊員準備開始攻頂,這已經是隊員們第三次向頂峰發起衝鋒。
“凌晨1點起來穿衣服,因爲穿個衣服就需要40分鐘,動作必須非常緩慢”,2020珠峰高程測量前線總指揮、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說。
與商業登山隊“連一個水杯都不需要自己帶”“垃圾不需要帶下山”不同,測量登山隊的隊員們人均攜帶的設備接近20公斤,其中還不乏需要小心保護的精密儀器。爲了儘可能多帶測量儀器,氧氣瓶等維生設備必須儘量壓減。
揹着近20公斤的裝備,普通人在平地上行走都會感覺疲憊。更不必提在極寒、缺氧、狂風、陡坡等極端環境下,攀登珠峰、操作測量,難度可想而知。
“比如開展重力測量的重要設備——重力儀,儀器本身就有10幾斤重,而且十分‘嬌貴’,一旦傾斜幅度超過30度,精度就會受影響”,李國鵬說。
當時,重力儀由一位年輕的測量登山隊員次仁羅布負責背上山,“別人休息的時候,他是蹲着的,把儀器背在背上。在7790米的營地修整時,突遇大風,他只能把儀器掛在帳篷中間,一直用手扶着。”
路不好走一直是登珠峰的主要挑戰所在。例如:從6500米的前進營地到7028米的北坳營地,坡度基本在60度以上,隊員們要抓着繩子向上攀登,每走一步都得喘上四五口氣,才能走出下一步。更不必提攻頂的最後1500米,測量登山隊員需要走8-9個小時,每一步都是與環境和自身的較量。
登頂還遠不是結束
5月27日11時,歷經重重艱難後,測量登山隊終於成功登頂珠峰。
對於普通登山愛好者來說,再拍幾張照片,錄幾個視頻,挑戰就結束了,但對於測量登山隊員來說,工作纔剛剛開始。
“測量登山隊員在峰頂豎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斗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峰頂雪深,並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
這是登頂之後,官方對外發布的信息,但短短的60多個字、4件事,實際做起來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在山頂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一系列被李國鵬形容爲“令人頭皮發緊”的問題接踵而來:測量覘標立不穩、立不直,幾套儀器遲遲無法正常工作,登頂隊員必須在缺氧、極寒等極限環境下艱難分析和排除故障。原定在峰頂1小時左右的停留時間也延長到了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惡劣天氣來搗亂
今年的珠峰的特殊天氣也爲測量平添了許多難度。因爲反常天氣,此番高程測量登山隊被迫兩次下撤。“這在有多年登山經歷、熟知珠峰的登山隊員來看都很反常”,李國鵬說,第二次向7790米的高度進發時,登山隊員遇上暴風雪,路上雪深達到了1米多。
按照原計劃,2020珠峰高程測量將首次實現測繪隊員與登山隊員一同登頂的目標,來自國測一大隊的王偉正是接受登頂測量任務的測繪隊員之一。王偉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由於兩次下撤耗費了大量的精力,“登山靴把我的腳後跟磨破了”,只得遺憾止步於7790米的高度。
天氣帶來的問題還在持續。就在第三次攻頂前期,珠峰高程測量的大本營迎來連續30多個小時的反常大暴雪。因爲一直沒有放晴,大本營、中絨布冰川、西絨布冰川等6個交會點的測量隊員無法看到立起來的覘標。李國鵬說,幸運的是5月28日傍晚7點半,天突然放晴,趁着覘標沒倒,測量隊員抓緊了這一個半小時的時候搶回了70%左右的數據。
外業採集到的各類相關數據還需要經過嚴謹的數據解算,才能獲得國際公認精確可靠的珠峰高度。
在採訪過程中,測繪專家們還回答了入門級的問題,作爲“掃盲貼”一併貼出來給大家。
普通人也能登珠峰嗎?
李國鵬表示,其實並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都能登頂珠峰的,商業登山隊也有嚴格的要求。如果要登海拔8000米的山,必須要有7000米的攀登經驗,要登7000米的山,需要有6000米的登山經驗。在西藏登山學校選拔時,是需要考察登山閱歷的,以決定是否具備攀登珠峰的條件。
普通人如果想要登山,需要有至少1年時間進行專業訓練。其實王石也有不少登山經驗,並且也做過專業的訓練,加之嚮導的協助等,才能成功登頂。
測量隊員爲什麼不坐直升機登頂?
專家表示,珠峰峰頂的面積非常小,飛機是不能降落的。而運動過程中,飛機的螺旋漿帶來的風有引起冰雪崩塌的危險。
爲什麼不用衛星遙感呢?
因爲衛星遙感的精度不夠。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解釋稱,衛星遙感影像目前主要用於地表的監測,使用衛星遙感大概能得到的高程誤差約爲兩米左右(此次高程測量所得到的數據誤差僅爲0.9釐米)。
而且衛星遙感無法做出雪深測量,得到的仍然是雪面的高度,無法計算出基於岩石面的海拔高度。
事實上,此番爲了得到真正精準的珠峰高度,綜合運用了各種測量手段和數據處理方法,測繪工作者可謂不厭其煩,用各種測量手段相互驗證,不斷提高珠峰高程數據的精確性。
都官宣了8844.43米,爲啥還要給珠峰“量身高”?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楊元喜表示,珠峰是人類的第三極,地球上的最高峰。青藏高原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屬於全球變化劇烈地區之一,珠峰也處於整體隆起和漂移狀態。回答珠峰隆起的具體量級一直是地球科學工作者關注的科學問題。
珠峰位於我國和尼泊爾邊界,珠峰作爲我國境內重要山峰,我國測繪科技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精確測量珠峰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
專家表示,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並非僅僅測出珠峰有多高這麼簡單。在登頂測量之前,國測一大隊已在珠峰腳下和西藏其他地區進行了大量工作,所獲得的GNSS、水準、重力以及氣象測量的成果,可與以往資料結合,服務於冰川變化、地震、地殼運動等問題的研究。而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和風速等數據,也將爲冰川監測、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李國鵬也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這個星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變化,或許也能滿足人類共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