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狂酸:同居10年不上牀?《比悲傷》編劇6000字解密15個「BUG」
非常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讓《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成功突破兩億,小弟跪謝。這段時間在網路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有誇讚也有批評,各式各樣的評論,我們也都感謝在心以及虛心接受。
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許多網友針對劇本或者角色發出各式各樣的提問,從十年沒做愛到綠帽牙醫師等等。到底劇本里的橋段想傳達什麼樣的意念以及有哪些彩蛋呢?既然你誠心誠意地發問了,那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超老的梗...),就決定這篇手記來個劇本全解密吧。
防雷線 未觀賞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朋友請回上一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爲縮短解說過程,劇本解密將以Q&A的方式進行,而問題的順序就是沒有順序,想到什麼答什麼,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來自於在這幾個禮拜跑映後座談以及網路上大家的提問。
Q:十年同居不交往,睡在同牀沒做愛?A:其實K跟Cream沒有同牀,甚至是不同房,所以他們是戀人未滿的室友關係(一人一間房,K甚至還有幫Cream打掃房間的戲)。在電影裡頭Cream喝醉的那個晚上,的確是鑽進了K的牀取暖,但也只有那個晚上而已,K也很紳士的離開了房間。所以他們是有着各自的房間的,仔細回想一下,Cream的房間是明亮的白色系,桌上還有着一堆寫歌詞的紙團,牀也是直接放在地上沒有牀架的雙人牀,而K的房間是墨綠色偏暗的色系,牀是個有牀架的單人牀。
Q:Cream到底是哪時候知道K得病的?A:Cream是在翻找K的衣櫃時才得知K生病的事情,大概是K過世,往前推算半年左右。很多觀衆朋友看到16歲時K被媽媽拋棄那場戲,以爲Cream當時已經知道了K得病。其實沒有,當時Cream是戴着耳機的,當Cream拿下耳機後,K的媽媽已經離開咖啡廳了,他只看到K一個人傷心難過的背影,感受到他的孤單,但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Cream之後是否有向K問起母親離開的原因?我想是有的,但是K可以用各種說法矇混過去,畢竟對K而言,所有知道他生病的人都離開了他,他不想再讓任何人知道自己有白血病。
Q:小K留在咖啡廳桌上的『K』字母到底是什麼?A:其實那是個英文字母形狀的橡皮擦,我也是拍了以後才知道現在已經很少人用過這種橡皮擦了。所以這是7、8年級生,學生時代纔會擁有的回憶啊~不過現在還買得到喔。
Q:Amanda在劇中帶的新人,『馮羿』到底是誰? A:馮羿,臺灣烏克麗麗演奏家,曾入選2017年《亞洲達人秀》第二季決賽,同年九月更受邀參加美國的『艾倫秀』,是個年紀輕輕的臺灣之光啊。雖然我在電影裡讓他長大了哈哈。而他爸爸馮信華是個知名攝影師,拍攝過多部知名電影,也是我跟林孝謙導演上一部電影《 五星級魚乾女》的攝影師。
Q:爲何把牙醫這角色設定的這麼綠呢? A:其實《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所指的並不全只是張哲凱以及宋媛媛的悲傷故事,而是裡頭的主角們都經歷了一場悲傷的旅程。其實在韓版的《最悲傷的故事》裡頭有一個設定非常非常的吸引我,那就是每個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一種愛情觀,這也可以說是當初爲何要改編的最大原因,
.不惜一切爲對方犧牲的K跟Cream,在故事最後也犧牲了自己。.一開始不相信愛情,覺得創作是一切的Cindy,在最後明白愛情有時可以超越生命。.不容許對方有犯錯空間的祐賢,以爲在物質上滿足了Cindy,就能夠限制對方依循自己的想像走入婚姻,卻也在故事的最後明白,愛情不是這樣。然而也只有持續相信愛情,他才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而小貓女Bonnie跟吉哥則是完全活在自己世界的戀愛狂熱者,不管專輯賣得如何,有出過專輯纔是真的,就跟愛情一樣。
我不知道這是原着元泰淵導演從一開始就這麼想的,還是拍成電影后角色自己長成的,但這點深深的吸引我,讓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愛情電影。雖然每個角色都經歷了一段悲傷的故事,卻也在結尾對於愛情有了更多的體悟。在愛情裡沒有誰對誰錯,主角如果不是個大聖人,也許會更有真實感。雖然這樣的劇情可能會造成部分觀衆的不適應,但是爲了愛情所做的犧牲,不也是同樣悽美?至少看完韓版時,我流下的眼淚是誠實的。
很多時候社會的現實,讓大家變得算計,充滿理性分析,可能會讓你在看電影時覺得楊祐賢很衰,但其實人不只是這樣的,人是很感性的動物,而愛情從來都是感性的。也是因爲祐賢持續地相信愛情,他才能再次與Cindy重逢,雖然設定上沒有讓他們又走在一起,但是開放式的結局才更有想像空間。
相較於楊祐賢的拘謹,有些人更喜歡可以一邊摳腳,一邊吃冰一邊打屁聊天的張哲凱,所以一個人的命運可能是由於他的性格所造成的。如果楊祐賢對於愛情能夠有更多的包容,那麼他的人生也許會更開闊。所以這故事其實沒有誰最綠或誰最可憐,只是四個主角都踏上了一段註定悲傷的旅程。
Q:最後宋媛媛有死嗎?是怎麼死的呢?A:很不幸的,宋媛媛最後是一起殉情了。其實在很多愛情經典戲劇裡頭,也有許多這樣殉情的橋段,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梁祝等等。有個朋友看完電影后來問我,說以前有個習俗,是如果丈夫先死了,有的人會把妻子的名字一起刻在墓碑上,代表以後要葬在一起,所以問我是不是宋媛媛沒死,只是先刻了名字......?
老實說我還真沒想到這招,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沒死,我記得墓碑上的名字,顏色是不同的,所以在設定上宋媛媛是紮紮實實的殉情了啦。至於怎麼死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在A-lin的歌聲當中,進最後一次副歌前有個空拍,那裡正好有個倒藥的聲音,那就是宋媛媛死亡的原因。宋媛媛吃了張哲凱留下的癌症用止痛藥,那是劑量很強的藥,過量服用就會撒手人寰。
至於爲什麼沒有把畫面給拍出來呢?其實是有拍的,只是導演希望最後兩人是以『最悲傷的Happy Ending』做結束,把畫面太真實的呈現可能會毀掉這美感,而且故事雖然悽美,但我們也不鼓勵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才把拿着藥的手,移到畫框外了。
Q:爲什麼最後字幕上是寫2002-2015,而不是2018年呢?A:這個設定上其實很有趣,原因有二......
.一是因爲兩人2002年相遇,那年16歲,在過了13年後的2015年,兩人正好29歲。有個習俗說逢九必出事,逢九有關卡,這個逢九的禁忌應該很多人聽過,雖然只是自己對角色開了一個小玩笑,但我就是這麼設定了。而且想一想,兩個人沒有一起度過三十歲,也是件滿遺憾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就比較正經一點,因爲我將男主角張哲凱的職業設定成唱片公司的企劃,而2014-2015年間正好是實體唱片開始衰弱,數位音樂快速崛起的時代,正好呼應了張哲凱的生命逐漸消逝,卻在角色以及觀衆的心裡得到一種重生的概念,也是讓電影裡的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世界能夠有個有趣的連結。張哲凱生命的昇華,也正好是音樂轉型的時代。時代改變了型態也改變了,但是歌曲會留下來。
Q:小貓女Bonnie的MV是在拍攝前就設定好要拍成完整版嗎?A:是的。小貓女Bonnie這個角色是在臺灣版本才特別強化的角色,因爲導演對於這次的改編給我下了一個指令,就是希望故事的前半段不要太沈重,要開心的像是個喜劇,他希望觀衆能先笑着進入故事,後面轉折開始才能更投入的痛哭。所以『吉貓邦』三人組在故事的前半段成爲了重要的要角,而鬼鬼也是在開拍前就開始練習Kitty Bomb的舞蹈以及配唱喔,非常的認真。順便一提,吉哥的造型是走強尼戴普路線,當天做完造型後,大家都忘了大慶可是當年的年輕莫那魯道。
Q:阿邦最後去賣咖啡,所以小貓女Bonnie的唱片沒賣過一萬張嗎?A:在韓版阿邦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是賣咖啡的,所以不是因爲唱片沒有賣過一萬張纔去賣咖啡。原本在劇本上的設定,小貓女Bonnie的唱片是賣超過一萬張的,所以Cream纔要幫小貓女Bonnie寫第二首歌,也就是『有一種悲傷』。但爲什麼後來沒唱呢?其實在A-lin告訴Amanda說自己要唱『有一種悲傷』的那一場戲,Amanda的開場白本來是......
Amanda:『好可惜喔,要是Bonnie沒有懷孕結婚退出歌壇的話,她現在應該會更紅。』A-lin:『有什麼好可惜,過得幸福纔是最重要的。』
所以Bonnie跟吉哥去過幸福的日子了,這首歌纔會沒有發表,最後Demo纔會被A-lin聽見,而阿邦就去當『等一個人咖啡』囉XDD。
Q:媽媽怎麼可能狠心把小哲凱給拋棄,拋棄未成年是犯法的吧。A:這一題在電影裡頭處理的方式是比較戲劇化,但也不是沒有緣由。在韓版的情節中,小K的母親是留下一筆錢後,就跟着不知名的叔叔坐着賓士車離開了,留下小K一個人站在窗邊哭泣。也許是文化上的差異,總覺得韓版的媽媽跟男人跑了好像就可以接受,但臺版如果照樣做肯定不行,也會讓小K這個角色變得太負面,所以我去做了一些田調,發現照顧癌症病患的長照家屬真的會因爲照顧病患而身心俱疲,那是一種除了金錢時間以及生活上的消耗外,精神上無法填補的失落更是個黑洞,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治癒的無力感,只能看着每次發病的至親經歷痛苦,經歷生命的消逝,有時候甚至會想丟下一切道德感,轉頭就走卻又不忍心。
張哲凱的母親在照顧了多年罹癌的父親後,以爲父親生命的結束即是自己生活的開始,卻在那天驗出了張哲凱也患有遺傳性白血病。雖然尚未發病,但是那種痛苦的經歷會一股腦地席捲而來,一舉擊潰張哲凱的媽媽。也許未成年被拋棄的確是犯法的,但總是爲着別人着想的張哲凱卻不怪罪他的母親,沒有去舉發,也就這樣順利的成長後遇見了宋媛媛。總是爲別人付出的張哲凱這次就換成爲宋媛媛尋找她的幸福......
Q:宋媛媛的成名作『面對面分手』難道跟『背對背擁抱』有關係?A:沒有錯,有滿大的關係XD。其實『面對面分手』就是致敬『背對背擁抱』的作詞人林怡鳳老師。因爲在電影劇本階段,爲了更深入瞭解女主角宋媛媛這個角色,於是曾經探訪過一次同爲女性作詞人的林怡鳳老師,當時的訪問對於後來撰寫宋媛媛的角色個性上起了很大的幫助,於是我就暗自設定了宋媛媛成名作品的名稱。
只是緣份沒有那麼淺,在導演一邊顧拍攝,一邊又要創作『有一種悲傷』的歌詞時,遇到了不少困難,先是被配樂陳建騏老師退了好幾次稿,加上每天的拍攝壓力,以豪練唱也需要時間,所以在各種狀況同時擠壓下,導演在即將拍攝到以豪唱Demo的那場戲前,不得不選擇Call out求救。
其實跟怡鳳老師從2012年合作謝佳見的音樂微電影后就認識了。導演打給她的那天晚上我記得他們講了2個多小時的電話,一邊討論歌詞意義一邊修正內容,好讓歌詞更琅琅上口,最後在晚上10點左右把歌詞填好,要我立馬用手機錄一個簡單的Demo給所有主演包含A-lin,因爲隔天出班以豪跟意涵就要拍錄唱demo的戲了.....我只有半個小時練唱後就直接開錄了,所以包含A-lin在內的所有主演,都聽過我唱的『有一種悲傷』,我只想說我對不起你們的耳朵......
所以『有一種悲傷』能成爲這麼膾炙人口的一首歌,一部分真的要感謝林怡鳳老師,於是我們在就在電影裡將宋媛媛的成名作品取名爲『面對面分手』,而美術指導國禎也很有默契的將宋媛媛送給楊祐賢的那張CD的封面設計成Cover林俊杰的『她說』封面喔,不知道有沒有眼尖的觀衆發現。
Q:電影裡關於K跟Cream的三首插曲正好都是柯智棠跟洪佩瑜唱的,有什麼原因?A:關於電影裡頭插曲的小彩蛋很特別,當K跟Cream在高中操場見面的那場戲,導演跟配樂建騏老師,放入了柯智棠與好久不見的洪佩瑜(墊起腳尖愛),演唱的『舞伴』當作兩人的邂逅的插曲,也就讓柯智棠的歌聲代表了K,讓洪佩瑜的歌聲代表了Cream,兩人的相遇宛如這首歌的旋律輕鬆活潑,將兩個主角從悲傷中暫時抽離。
所以在後來婚禮那場戲時,就以洪佩瑜所演唱的『Tonight』(已收入在電影原聲帶中)將觀衆帶入情緒裡,也暗示着Cream的心情。而在電影結束,跑片尾字幕時,則播放柯智棠所演唱的『Tonight』。那歌聲配上最後的歌詞,像是在告訴觀衆,不要爲了兩人而傷心,因爲他們一直都在......You’re here, you are here, and I, and I’m not going anywhere。
Q:Cindy怎麼可能會答應跟楊祐賢分手,這種這麼扯的要求?A:還記得Cindy對楊祐賢說過一句話嗎?
Cindy:『婚是你想結的不是我,這題我們很早就討論過了,愛情本來就不是我的第一順位。』
Cindy在角色設定上是一個會願意爲了自己的創作而犧牲一切的人,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人不真實,但這樣的人肯定是真實存在的,畢竟你一定有聽過,曾經有人爲了拍電影而把房子給賣掉吧。
在現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裡,愛情可能已經不是填補內心空虛的唯一途徑,旅行、交友、遊戲、電影、創作、性愛等等都有可能讓你開心度過每一天。對Cindy而言,他跟楊祐賢在一起的六年也絕對是有感情的,不然她在分手的那ㄧ刻,不會哭得那麼慘。只是對於已經事業有成的她來說,跟楊祐賢結婚絕對不是唯一的出路,不過這是故事一開始的Cindy。
但隨着故事跟着K跟Cream的介入,Cindy的心境也跟着起了變化,她終於在故事最後的那場展覽,見證到了原來『愛情是能夠以對方的幸福爲生命的。』這句話不只讓Cindy體悟到愛情存在的意義,同時也讓楊祐賢知道愛情從來不要求完美。
Q:Cindy是怎麼發現塞偷情照到牙醫診所的人是張哲凱?A:因爲在網路上發現有人認爲這是個Bug,但這個真的不算是Bug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電影裡頭牙醫助理轉交給楊祐賢的那封信,只有名字沒有郵戳,因爲那封信不是用寄的,而是張哲凱親自去塞信箱的,爲了就是不讓對方能逆向追查,但是沒想到Cindy還是去調了各方的監視器,而發現塞信箱的人就是張哲凱。所以在停車場Cindy棒打張哲凱時有脫口說出一句話,Cindy:『你以爲沒有地址我不會調監視器嗎!?』這就是Cindy爲何能夠找出到底是誰弄她的原因。
Q:兩人晚上在家看投影時,播放的是什麼電影?A:K跟Cream在一邊吃東西一邊看的電影正是林孝謙導演在2011年曾經有小型上映過的電視電影『與愛別離』,也是小弟我的第一部長片編劇作品。當時播放的橋段正好是雙女主角玉華(曾珮瑜飾演)以及順芳(周姮吟飾演),必須各自跟自己的親生骨肉痛苦分離的段落,正好也呼應着K跟Cream被親人拋棄的心情,所以Cream纔會哭得那麼慘,而K卻是因爲心疼Cream,徹底的愛上了她。另外『與愛別離』的男主角,正好就是飾演『德叔』的『尹昭德』大哥喔。
以上就是劇本解密以及劇中彩蛋的全解析啦,不知道有沒有解答您心中的疑問了呢?還是要感謝各位觀衆給予《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麼多的支持,才能讓我們的票房突破兩億大關,小弟再次跪謝。
最後想說,其實觀賞這部電影時,希望大家不只是去注意角色在故事中做了些什麼事情,而是去感受角色在故事裡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他們心境上的轉變,以及故事背後的意義如果能夠讓你有所共鳴,這份感動有傳達到你的心裡,讓我們未來都能更相信愛情,那麼我們拍攝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