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幫助長者邁出餘老人生一大步

南市安南醫院骨科洪志鴻醫師指出,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幫助長者邁向餘老人生一大步。(圖/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86歲陳老先生右側膝蓋疼痛已經10多年,他70歲左右被檢查出嚴重退化性關節炎,但擔心手術風險,一直不願接受手術治療,近年因膝蓋疼痛,大小跌不間斷,甚至造成了骨折,頻繁進出醫院,經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洪志鴻醫師,施以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讓他邁向餘老人生一大步。

另一名52歲林先生正值壯年,因爲工作關係,長期走動而且過度負重,導致雙側關節內側嚴重退化,但是外側的關節還是健康的,經過了藥物治療仍然無法緩解疼痛,但一想到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要將整個膝關節都切掉,就覺得很可惜,洪志鴻醫師施以部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保留膝關節原本的前後十字韌帶,因此病患有更好的本體感覺,並且留住了外側健康的關節,術後傷口約8公分,林先生於手術當天下午,已經可以放開助行器獨立行走。

洪志鴻指出,隨着醫療進步,身體越來越健康,平均壽命也逐年增加,目前已經達到80歲,但伴隨而來的就是因健康所導致的「健康病」。這些健康病往往跟過度使用或者是長時間耗損有關,而退化性膝關節炎或者是耗損性關節炎就是長見的病。

洪志鴻醫師說,臺灣早期經濟正處於發展階段,當時的青壯年人口都在努力的工作,長期的過勞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過度磨損,到了老年,應該是要享福的時候,卻因關節炎而舉步維艱,導致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待在家裡,減少了外在的刺激,進而更加速老年的退化,而成了家庭的負擔。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患者,於術後第一日下牀即可以助行器行走。(圖/醫院提供)

洪志鴻表示,在初期治療方面,一般退化性關節炎在50~60歲便出現症狀,初期可以用口服藥止痛,或接受關節玻尿酸注射治療,但不論是止痛藥或玻尿酸,都只能讓症狀減輕,無法增加膝關節的壽命年限。至於關節磨損方面,目前治療後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關節置換手術。目前的人工關節置換有多樣性的選項,針對部分關節磨損的病患,可以執行部分人工關節置換,而對於廣泛性退化的病人則會使用全膝關節置換。

洪志鴻指出,一般民衆對人工關節有5個常見迷思與疑問:一、關節只有部分面積嚴重磨損,是否可以做局部的關節置換就好?二、會不會很痛?三、多久可以下牀走?四、助行器要拿多久?五、健保有沒有給付?

洪志鴻醫師強調,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對於大多數部分膝關節換或全膝關節置換的病人們,術後疼痛是可接受的,所以病患可於手術當天早上開刀,下午便可離牀或隔天離牀,而使用助行器行走。洪志鴻醫師並建議病人術後使用2星期助行器,再評估何時脫離助行器獨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