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評論員觀察)
數字化技術作爲通用目的技術,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爲美好生活、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賦能
當前,數字化浪潮正在加速到來。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2020年底數字經濟核心產能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7.8%……一個活力奔涌的數字中國正在向人們走來。開啓“十四五”,數字化浪潮將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拓展,持續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不久前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引發衆多關注。從AI教育機器人與師生互動,到1500架無人機“點燃”夜空,從智慧工廠提高生產效率,到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亮相, 一場創新綻放、“數字”舞動、“智慧”閃耀的數字化發展盛宴,展現着數字中國發展新圖景。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利用靜脈識別技術付款,只需舉起手掌一掃,就可完成支付、檢驗等步驟;融入人工智能、車聯網、5G等技術的智能車窗,讓透明玻璃變成隨時傳達各種信息的可觸超大顯示屏;集核心網、基站及調度系統爲一體的“移動揹包”,在應急救災現場消除災區通信的“最後一公里”盲區……數字化技術作爲通用目的技術,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爲美好生活、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賦能。
數字,讓經濟轉型升級更有力,讓高質量發展更有效。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下,各種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各種新職業新產業競相迸發。在脫貧攻堅戰中,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千家萬戶,老百姓增收致富,手機成爲“新農具”。這樣的發展案例與應用場景數不勝數,主要得益於數字經濟的強力支撐。《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爲38.6%;廣東等13個省市數字經濟規模超過1萬億元。數字經濟的分量不僅越來越重,而且釋放出便民利民惠民的巨大紅利。
建設數字中國,離不開高水平的數字化服務。當前,全國各地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速,數字化服務全面升級。21個省(區、市)和122個地市建立開放平臺,開放數據集超過9.8萬個;200個便民服務實現“跨省通辦”,在線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小小健康碼助力10億級人口提升精準防控能力。日常政務服務,從“最多跑一次”到24小時“不打烊”“一網通辦”,在線平臺實現了部門之間的橫向打通、高效協同、信息共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就是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建設數字中國,離不開更多政策支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未來,實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互融合,需要進一步推動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機制、構建良好的數字生態。把握大數據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立足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就能讓數字化建設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一個主題爲“數字中國 揚帆未來”的展覽上,充滿未來概念的數字街區,讓人們真切沉浸在數字賦能生活的場景中。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推進數字化發展,必定能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爲奮進新徵程積蓄新動能。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