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怎麼跑”? 這份文件指明發展新路徑
新能源汽車已成爲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對於我國來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長,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06萬輛,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隨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結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怎麼發展?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強調必須搶抓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基礎設施、信息通信等領域優勢,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規劃》總共分8章,具體內容包括5項重點任務、5個專欄任務、5項保障措施的“3個5”。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作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的主要亮點可歸納爲“四個新”,即順應新形勢、適應新要求、提出發展新路徑、明確發展新方向。
新形勢是指當前隨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融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推動汽車從單純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運行智能化水平提升;強調“市場主導”,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在戰略規劃引導、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市場秩序維護、綠色消費引導等方面的作用,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的新目標,以及“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遠期目標。
辛國斌說,當前,新能源汽車在購買成本、充電便利性等方面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要推動實現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的目標,還需從供給和需求兩側推進。在供給側需要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關鍵因素持續加強技術攻關,開發先進適用放心的產品,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場競爭優勢;在需求側需要強化政策引導,出臺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優化分類交通管理措施,鼓勵換電等商業模式創新,同時加快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引領,加大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推廣力度,不斷提升用戶的體驗。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說,在電耗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千瓦時/百公里的目標。這較其徵求意見稿的11千瓦時/百公里提升了1度。實質上是鼓勵高端新能源的發展,應給之更多的發展空間。
辛國斌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當前這一階段,仍然存在覈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服務模式有待創新完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問題。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則表示,從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經驗來看,科技創新對其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爲推動實現目標,《規劃》提出了“創新驅動”基本原則,“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專章,還強調深化“三縱三橫”研發佈局。“三縱”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橫”指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
“針對動力電池這一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將在電池的新體系、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方面進行超前部署,推動動力電池向高比能、高安全方向發展;對燃料電池,重點支持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核心材料以及與氫能相關的核心技術攻關,在燃料電池的高性能、長壽命和低成本上下功夫。”秦勇說,圍繞智能化、網聯化以及輕量化,加快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着力推動車控操作系統及計算平臺、車規級芯片等自動駕駛技術和裝備研製;加強新材料技術佈局,支持碳化硅功率器件、輕量化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研發。加大對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持力度,打造國家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爲行業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提供支撐。
辛國斌表示,除了強化創新驅動外,還注重標準引領,將推動形成基於車路協同,體現我國特色的技術標準體系。加快5G通信基站等部署,推動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級,組織開展載人載物測試和規模化應用示範等。
完善基礎設施,推動建設充換電網絡
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截至今年9月,全國累計建設充電站4.2萬座、換電站525座,各類充電樁142萬個,車樁比約爲3.1∶1。
“充換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環節,產業推廣的重要支撐。從總體上看,相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充電設施建設發展仍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還需加大建設力度,優化結構佈局。”辛國斌說。
《規劃》提出“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科學佈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加強與城鄉建設規劃、電網規劃及物業管理、城市停車等的統籌協調。依託“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爲主、應急快充爲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爲主、慢充爲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提高充電便利性和產品可靠性等。
根據財政部提供的數據,爲支持地方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從2014年起,中央財政對地方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獎勵。到目前爲止,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獎勵資金45億元,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
“過去用戶有里程焦慮,開新能源汽車跑不了遠路,只能在城市裡面跑。現在,部分高速公路已經建成聯網的充電和換電設施。”辛國斌說,解決里程焦慮,除了繼續加大充電樁建設力度外,還需考慮把現有的充電樁更充分利用起來的問題。可以利用現有的信息管理技術,把所有充電樁納入一個管理平臺,儘量做到共享。隨着市場容量不斷擴大,充電樁的建設佈局將會更科學化、規範化。
《規劃》也提出,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引導企業聯合建立充電設施運營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與統一結算。加強充電設備與配電系統安全監測預警等技術研發,提高充電設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務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