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北投溫泉記憶—作家林文義x作家郝譽翔
我們的北投溫泉記憶 —— 作家林文義 × 作家郝譽翔(圖/臺北畫刊提供)
作爲溫泉觀光重鎮的北投,自日本時期即是臺灣北部著名的溫泉區,這裡留存了一些人年少時代的鄉愁,也曾蒙上情色產業的陰影;有人在此飲酒尋歡, 有人在此洗去憂傷。文壇知名作家林文義與郝譽翔,其人生經歷與作品都曾在北投留下足跡,且從兩位作家的自身記憶出發,分享他們心中最美、最幽微的北投記憶。
傳說中的療愈泉源
文壇前輩作家林文義近日出版新作《墨水隱身》, 其中〈北投夜未眠〉一文,細膩描述他在1990 年代後期暫居北投的心情與往事。提起這段時光,他說:「1998 年,那時我到電視臺當名嘴討生活,其實還是一心想着創作,媽媽送我一間位在北投的頂樓溫泉套房讓我專心寫作,樓下就是金石堂。那時常常與當時同住北投的畫家黃銘哲一起吃飯喝酒,暢談文學藝術,有次兩人還吟唱起北投的歌謠〈漂浪之女〉,唱到含淚……」說到這裡,林文義滿懷情感地唱起: 「白色的煙霧,陣陣浮上天,美麗天星閃閃熠,百花含情帶意, 初戀恩愛情意,因何來分離,吉他彈出哀愁, 溫泉鄉歌詩。」
當時林文義內心充滿憂鬱茫惑,在北投度過一個個失眠的夜晚,一段自我療傷的歲月。在這樣水氣氤氳的國度中,文人心中的千絲萬縷,也逐漸得到平復。
郝譽翔國小二年級時從高雄搬至北投, 1975 至1991 年間在此度過求學、青少女時期,她說:「禁娼之後,是北投最蕭條黯淡的時光,那時經過北投公園、圖書館、溫泉博物館、地獄谷(現改名爲地熱谷),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硫磺味,像是經過鬼氣森森的廢墟。當時的北投還帶有黑道和色情產業的色彩,和現在熱鬧、乾淨的觀光氛圍很不一樣,對我來說,當時的北投有種在地的獨特美感,讓我很懷念。」
酒家菜和庶民生活深植記憶
今日的北投,有着溫泉,也有着斑駁時光遺留下的歲月痕跡。北投早期的發展肇始於百年前日本人對溫泉產業的開發,到了二戰時期,日軍在北投設置了海軍軍官俱樂部及療養院,讓士兵來此地療傷、享樂,也曾是神風特攻隊出征前度過最後一夜的場所。
經常前往日本旅遊的郝譽翔比較兩地的溫泉景觀,提出了這樣的觀察:「之前去日本的溫泉勝地,像是草津溫泉,會覺得和北投特別像,無論是整體規畫,或是泉水帶有鹹味、硫磺味,都很像。」當年,日軍懷着對故土的思念,來到這裡建設了近似的溫泉設施,使得今日的北投仍帶着一絲絲日式餘味。
至於《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中的北投, 是郝譽翔青春時期的成長背景。1980 年代, 初出長成的少女,懷抱青澀心事,搭乘臺鐵北淡線到淡水爲苦悶的青春尋找出口、搭北投當地的「機車限時專送」回家……「北投很多有名的酒家菜餐廳,大部分的生意都是外送到酒家。北投特有的機車限時專送服務,一開始就是爲了接送侍應女郎及遞送酒家菜而生。限時專送的摩托車很多都是野狼機車,白天送瓦斯,晚上兼差限時專送。」
郝譽翔在記憶裡搜尋着熟悉的畫面,她還記得北投市場晚上總聚集了不少走江湖的賣藥人,說唱俱佳的兜售方式,讓她深受吸引。有段時間,她幾乎每天晚上都去看賣藥人表演,她笑着說:「陳明章有很多歌都在寫這些行走江湖的人,他們在市場前的空地表演,藝人『脫線』就曾在這裡表演過,隔壁則是李宗盛家的瓦斯行。」
別具特色的生活風景豐富了在地人的春春記憶,熱鬧的山城在整個大臺北版圖裡,也自成一處休憩娛樂的中心,吸引各地的商賈聚集。林文義提到,北投的酒家菜席特別出名,大稻埕有錢的商家,往昔總喜歡來這邊配着酒菜談生意,而本地名店「蓬萊」的排骨酥,便供應不少酒家所需,他特別推薦蓬萊的招牌排骨酥和螺肉蒜湯,聽說喝酒配螺肉蒜湯可以千杯不醉,他說:「我認識幾個大企業的阿伯,只要我爸爸說今晚要在北投聚會,大家都很高興,北投就是我們上一代的鄉愁。」
北投對於父執輩的意義特別不同,「爸爸是受日本教育長大的,平常嚴肅,這輩子和我講不到幾句話,每次他和朋友要去北投酒家,心情都特別好,但我媽媽就滿臉憂愁。」林文義猶記,1985 年父親罹患肺癌末期,家人特別在他最愛的吟鬆閣設席, 還請了那卡西樂隊,「很衰弱的爸爸對我說:『你唱首歌給我聽吧!』我唱了〈漂浪之女〉。吟鬆閣的紙門拉開,見到一池特別有風情的溫泉, 若將紙鶴放在溫泉池水上,這溫泉彷彿小湖泊一般。」這段與父親的記憶一直深留在林文義心中,與其他時期的體驗交織,讓他對北投懷抱着特別的情感。
左:林文義,作家、詩人、漫畫家、政治評論者,曾獲臺灣文學獎及吳三連文學獎。《歡愛》一書爲紀念寫作40 週年之作,近期新作《墨水隱身》則爲50 週年紀念書。(攝影/顏涵正)右:郝譽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曾獲臺北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出版《幽冥物語》、《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等著作。(攝影/顏涵正)
心目中的夢幻溫泉
皆曾在北投長時間居住的兩人,對這裡有着豐厚的情感,也期待來此遊憩的旅人,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北投。擁有不少泡湯經驗的郝譽翔,認爲北投綠意繚繞的山林環境,是吸引遊人的首要原因,「我很喜歡日本溫泉與大自然的結合,依山傍水,沿着竹林、森林、小徑而設,讓整個溫泉區更有感覺。」郝譽翔說北投也是依山而生,「我很喜歡北投的小徑,走着走着就走到深山裡,這纔是北投溫泉迷人的地方。」
郝譽翔心中的夢幻溫泉,除了要有大自然環繞,還要有歷史感,加上文人的足跡,這些因素加乘起來,溫泉就不僅僅是一種休閒, 而成爲集體記憶,像是川端康成《雪國》裡那句:「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就是雪國。」多少人爲了這句話去了越後溫泉。「很多作家都曾在伊豆養病、寫作,日本人規畫了文學森林,記錄文人的足跡、節錄他們的作品, 甚至重現作家的書房。」其實北投也滋養、孕育了許多作家和音樂人,郝譽翔回顧:「呂赫若日記裡寫到他常常搭火車來北投泡溫泉,陳映真的《夜行貨車》與韓良露的許多作品也寫北投,李宗盛成名前也曾在北投市場幫家裡扛瓦斯。」
林文義對此表示贊同,他提到隱地、黃春明、陳恆嘉、陳明章等人也曾居於北投,如果能將這些文人雅士的足跡和相關創作加以整理,透過更有系統的方式介紹給大衆,更能增進旅遊深度。
北投的靈山秀水,滋養了當地人的心靈, 而遊步至此的民衆,也能透過溫泉和美食, 緩解日常積累的疲憊。若有更多餘裕,不妨循着林文義和郝譽翔作品裡的軌跡,以及兩人提及的各種幽微線索越往深處,在尋幽訪勝的過程中,感受北投的神秘之美,也暫離都會的喧囂。
( 體驗溫泉的魅力--臺北溫泉季 )
臺北溫泉季今年邁入第19 年,延續過往的傳統,活動內容同樣豐富精彩,有一系列包含明華園舞臺表演、溫泉文化產品擺攤活動可供遊賞,23 日晚間還有溫馨的點燈祈福盛典,民衆可在活動期間領取繪馬,填寫心願,掛在祈福牆上祝願美好未來,爲此行留下美好回憶。
日期:10/22(四)~ 10/26(一)
左:北投的靈山秀水,給人遠離塵囂的愜意心情。( 攝影/ waychenc ) 右:北投溫泉博物館爲日本時期的公共浴場。( 攝影/ waychenc )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10月號633期》)
《臺北畫刊10月號6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