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未必都是半月板損傷(名醫講堂)

張 健 董 宇

在門診,經常有患者問:“我活動後膝關節這麼痛,是不是半月板傷了?”事實上,膝關節疼痛確實是半月板損傷後最常見的臨牀症狀之一,但膝關節疼痛並不一定都是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半月板是位於膝關節大腿股骨和小腿脛骨之間的緩衝墊片,半月板損傷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那什麼情況下的膝關節疼痛,可能會是半月板損傷呢?

首先,應該看膝關節具體疼痛的部位。一般疼痛區域位於膝關節側面關節間隙處,或者膝關節過度伸直時的“膝眼”部位,以及深蹲時的關節後方,這些區域的疼痛應首先考慮是否存在半月板損傷。

其次,還要結合膝關節疼痛的“時機”。如果在膝關節休息狀態時無明顯疼痛或疼痛較輕,在關節屈伸、負重、行走或運動時,膝關節疼痛加劇,則要考慮是否存在半月板損傷。

此外,損傷程度很輕的半月板具有一定的修復癒合能力,如果徹底休息後膝關節疼痛仍持續兩週或者更久,則應及時就診,讓專科醫生鑑別,以免貽誤病情。

患者還可以從半月板損傷的發生機制角度來開展自我篩查。半月板損傷一般可以分成急性損傷和過度使用型(退變型)損傷。

急性損傷導致的膝關節半月板受傷,多發生在膝關節扭傷等急性創傷,或膝關節突然承受超負荷的負重時。表現爲受傷後的膝關節急性疼痛,伴有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可能有行走困難。經短時休息後膝關節疼痛可略緩解,但一般無法立即恢復行走或運動。當膝關節遭受外傷出現膝關節疼痛時,需考慮存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可能,建議找專科醫生就診,一般結合簡單的手法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就能明確診斷。

過度使用型的半月板損傷,是指膝關節平時負重較大,比如身體質量指數(BMI)>30,或長期下肢劇烈運動以及長期蹲姿工作的,久而久之,導致半月板的內在結構(質地)出現退變,形成所謂的半月板退行性損傷。此類情況,早期可以在膝關節磁共振中發現半月板呈Ⅰ度或Ⅱ度損傷。這種非全層的半月板損傷信號,有時表現爲膝關節長時間行走或過度負重後,膝關節局部隱痛不適,放鬆或休息後一般可自行緩解,大部分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已經存在明顯的半月板質地退變,一些較輕的外力損傷(如突然下蹲、膝關節半蹲伴扭轉)都可能導致半月板急性損傷。這種情況一般多見於老年人內側半月板后角或後根部損傷,類型通常是複雜性損傷。也就是說,如果有半月板退行性改變的基礎,更容易出現半月板急性損傷。

當然,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根據病因可分爲關節外病變、關節內病變、系統性疾病等。

常見的關節外病變包括股四頭肌腱腱病、髕腱腱病、脛骨結節骨軟骨炎、鵝足腱炎(游泳膝)、髂脛束摩擦綜合徵(跑步膝)、側副韌帶損傷等。關節內病變包括關節遊離體、滑膜炎、膝關節內側滑膜皺襞綜合徵、關節軟骨損傷、膝關節囊腫、前交叉韌帶或後交叉韌帶急性損傷等,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膝關節病變,如滑膜軟骨瘤病、腱鞘鉅細胞瘤、色素沉着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血管瘤等。

此外,膝關節痛還可能是某些全身系統性疾病中的一個局部的臨牀表現。常見的有代謝性疾病,如痛風性關節炎;還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病型銀屑病等。

總而言之,不能把膝關節痛都默認爲半月板損傷,需要根據受傷的情況、疼痛的部位進行初步排查;有必要時,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和基礎性疾病,找專科醫生進行綜合判斷。如此才能更早、更精準地進行診療,早日告別膝痛,重返運動。

(作者分別爲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