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中國獅 再躍起?
【文/鄭威宏】
有人說美元指數隨着QE政策的退場、明年可能升息,終究要大漲一波,不過,QE距離首次退場已超過半年,美國經濟表現優於預期也不是這兩個月的事,但爲何美元偏偏就這時大漲?而近期的IMF似乎給了答案,受到俄羅斯及烏克蘭危機,加上西非的伊波拉疫情,讓歐元區經濟疲軟,也就是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就在俄羅斯。
有趣的是,雖然俄國與歐元區經濟鉤掛得相當緊密,像是德國有萬家企業在俄國投資、英國石油BP在俄國準備開採頁岩油等,而俄國出口中有六成爲能源,歐盟又佔四五%,但就俄國角度來看,想進行東擴,經濟命脈卻掌握在歐盟身上,再加上俄烏事件後,俄國吵着要調高今年天然氣冬輸價格,但美國表面上突然支撐強勢美元,實質上卻是與相關原油產國聯合壓低油價,逼使今年俄國在經濟上出現壓力下,近期終於肯與烏克蘭達成冬季供油協議。
不過,就在這個時刻,歐、俄原先動態平衡開始轉變。從二○○三年就開始談判的中俄天然氣合約,「正巧」在今年五月完成談判達成協議,合約一簽就是三○年每年最高三八○億立方米,總計超過四千億美元的超大天然氣供貨合約,更恰巧的是,今年十月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李克強總理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再簽下三八項協議內容,合約內容除了洽談五月天然氣供應管理建置細節,及未來第二、三條每年合計共約一千億立方米(不含五月份合約總計)外,另外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及衛星導航系統、高鐵項目、核能、旅遊業、金融和海關領域等都簽訂合作備忘錄,堪稱近年來中俄「最爽快」的合作經驗。
當然,從中國的角度而言自然不會吃虧。衆所皆知,中國在天然氣的使用上遠遠低於世界各國,但本身天然氣資源較爲缺乏下,進口一向是不可避免的選項,而這次俄國與西方國家交惡,爲維護經濟命脈,最大的出口無非就是中國;不過,過去由於價格的問題,始終僵持,市場預料,五月的合同價格應該在每千立方米二五○(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進口價)~三○○美元(俄歐交易價)間、偏向二五○美元的方向達成交易。(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80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封面故事:供應鏈打蘋果光 幾分喜幾分憂☆特別企劃:中俄關系靠攏 各取所需☆焦點議題:四大央行貨幣會議 全球等着看☆國際趨勢:美傳產大老業績將登場☆中港直擊:解讀中國經濟數據有撇步☆重要資訊:三大法人進出籌碼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