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什麼是人們眼中最難忘的“年味兒”?年夜飯排首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李斯宇

春節將至,對每家每戶來說,年夜飯都是春節的“重頭戲”。除夕當日,很多人家一大早就開始爲年夜飯做準備了,全家一起張羅飯菜,其樂融融,這是很多人懷念的年味兒。同時,也有的人家選擇出去吃,方便又省心。今年你家的年夜飯是怎麼安排的?什麼是你心中難忘的“年味兒”?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4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6%的受訪者年夜飯在家吃,其中東北地區受訪者比例最高(94.8%)。67.4%的受訪者表示這樣才更能體會團聚、歸家的意義。什麼是人們心中最難忘的“年味兒”?年夜飯、家人團聚、貼春聯窗花排在前三位。

超八成受訪者年夜飯在家吃,東北地區受訪者高達94.8%

“年夜飯在家吃更溫馨,”90後侯路夢是河北省衡水市人,今年春節是她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往年,她都是和爸媽一起在家吃年夜飯,今年在婆家吃。“我喜歡和家人一起準備年夜飯的過程。一年到頭,不管在外多麼堅強和獨立,回到長輩身邊就變回了小孩子,我可以放下包袱做自己。那一刻的我是特別放鬆、幸福的。”

00後呂萌的老家在福建省廈門市。從小到大,她們家的年夜飯無一例外,都是在家裡操持的。談起年夜飯,她滔滔不絕:“我們閩南除夕夜不吃餃子,會吃‘圍爐’,也就是火鍋。用羊肉、白蘿蔔煮湯底,配菜有魚蝦、肉片、青菜等,非常豐富。每年爸爸從事養殖業的朋友都會現抓活魚給送過來,非常新鮮。”

讓呂萌心心念唸的還有除夕夜的海蠣炸,“這是我們閩南的特色,是把海蠣和蔥、洋蔥、胡蘿蔔碎等混在一起,再裹上地瓜粉,放入油鍋炸,脆脆香香的。還有青椒魷魚圈,也很有名。”因爲臨海,呂萌老家的年夜飯餐桌上海鮮比較多。

今年除夕夜,在北京工作的80後周鵬在家附近的一家飯店預訂了位置,“帶着爸媽、媳婦和孩子到外面吃點兒平時家裡不會做、不易做的菜,回到家專心看春晚,省心”。

今年春節,大家的年夜飯都是怎麼安排的?83.6%的受訪者會在家吃,11.3%的受訪者打算去飯店吃,還有5.1%的受訪者沒定下來。進一步分析顯示,東北地區受訪者選擇在家吃的比例最高(94.8%),隨後主要是華南地區(88.8%)、華東地區(85.5%)、西南地區(84.0%)。

“全家人圍坐在家中吃着除夕團圓飯,才更加有‘年’的感覺”

山東的劉女士今年47歲,她表示,從小到大,除夕夜的飯一直都在家裡吃,“不管做得簡單還是豐盛,一家人聚在一起,嘮嘮家常,吃完飯再一起收拾碗筷,8點鐘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一邊看節目一邊聊天,自由自在。”劉女士說,除夕夜就想在家待着。

“小輩也曾提議出去吃,但我奶奶堅持除夕家宴得在家吃。因爲不同於春節其他時間,年夜飯有着特殊的意義,全家人在家中吃着除夕團圓飯,才更加有‘年’的感覺。而且在家吃更健康、安全。”呂萌表示,除夕在家吃年夜飯是她家的一個傳統。

侯路夢很享受一家人在一塊兒準備年夜飯的過程,特別熱鬧溫馨,感覺彼此也更親近了,“我覺得這是在家吃年夜飯最主要的意義”。在她的記憶中,每年除夕的下午,家人就開始包餃子了,有的擀麪皮,有的張羅餡兒,有的準備討彩頭的硬幣……“那個過程讓我感到特別幸福”。

對於很多家庭依然堅持年夜飯在家吃,67.4%的受訪者認爲這樣才更能體會團聚、歸家的意義,65.5%的受訪者表示這樣能享受家人一起準備家宴的溫馨,63.9%的受訪者覺得在家才能吃上“媽媽的味道”,44.1%的受訪者認爲是爲了追求原汁原味的傳統民俗,36.2%的受訪者表示這樣有着濃厚的家庭氛圍。

人們眼中最難忘的“年味兒”,年夜飯排在首位

“除夕家宴是春節最重要的一餐。叔叔和伯伯兩家、我們家,一早就到爺爺奶奶家爲年夜飯忙活了,一大家子前前後後地張羅着,特別開心、特別溫暖。”呂萌說。

什麼是人們眼中最難忘的“年味兒”?調查顯示,年夜飯(62.3%)排在首位。

中國人民大學大三學生馮翼的老家在山東省濟寧市,她印象最深的“年味兒”就是姥姥做的臘腸,“特別好吃,辣辣鹹鹹的非常香,我喜歡把它夾在饅頭裡吃。肘子、排骨、雞、魚……一桌子的美味都不及姥姥做的臘腸,那是我最想念的味道”。

在呂萌的老家,春節有一項重要活動是“擡大神”。早上七八點鐘,人們就把“天公”從神廟裡“請”出來,開始巡遊大街小巷。年輕人扛着大神,敲鑼打鼓,老人小孩跟在後面,人們自然地排成了很長的一隊,結束後再回到神廟。這時,會宰殺一頭豬和一隻羊,牲頭擺到祖廟的供桌上。祖廟的門口還擺着閩南地區獨有的很大、很高、很甜的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家人平安,每個去的人都可以切一塊嚐嚐。呂萌笑着回憶說,小時候她最愛睡懶覺,一大早外面開始“擡大神”,“我總是嘴裡嘟囔着‘太吵了’,隨即就麻利穿上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去看熱鬧了”。

呂萌心中的“年味兒”還有一項春節的必備儀式:收壓歲錢。“尤其收到紙質的紅包,我會一張張數好,拿到銀行一起存起來,特別有成就感。現在都是電子紅包了,我就直接作爲零花錢了。”

“在我看來,‘年味兒’不僅是團聚,更是親人在一起做的事情。”侯路夢說,她們老家的除夕有個習俗,就是要請“祖宗”回家過年。“除夕下午,家人會拿着各種祭品、鞭炮等,去墳上叩拜,將‘祖宗’‘請回來’,等過了初一再‘送回去’,儀式上講究隆重。這個習俗沿襲至今,不過形式上更簡單了,主要是在除夕當日去祭拜。”

還有什麼是人們心中最難忘的“年味兒”?調查顯示,排在第二位的是家人團聚(59.0%),排在第三位、第四位的分別是貼春聯窗花(53.5%)、放鞭炮(52.0%)。其他主要還有:家鄉春節美食(48.9%),春節聯歡晚會(40.9%),走親訪友(39.9%),收/發壓歲錢(31.6%),互相拜年問候(30.4%),穿新衣(29.9%),趕年貨大集(29.8%),逛廟會燈會(27.9%),春節祭祖(22.3%)等。

在河北一所公立中學擔任語文教師的李愛華表示,“年味兒”更側重於個人的情感體驗,是在過年期間,一個人對親情、友情、鄉情的嚮往和牽絆。當家人親朋團聚在一起時,那種溫暖、熟悉的感覺就是“年味兒”。“春節期間的很多活動,像吃團圓飯、祭拜祖先、貼春聯、拜年等,都是以家庭爲單位進行的,體現了中國人對家庭觀念的重視。這個過程中傳遞的尊老愛幼、和睦共處的理念,也都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受訪者中,男性佔38.9%,女性佔61.1%。經濟水平在當地屬於上層的佔3.1%,中上層的佔25.5%,中層的佔52.3%,中下層的佔16.7%,下層的佔2.4%。00後佔6.6%,90後佔45.4%,80後佔38.2%,70後佔8.2%,60後佔1.3%,其他佔0.3%。家鄉區域分佈上,東北地區的佔5.7%,華東地區的佔25.2%,華北地區的佔22.5%,華中地區的佔18.8%,華南地區的佔21.2%,西南地區的佔5.6%,西北地區的佔1.0%。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