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Zara的UR被傳上市,服裝獨角獸講不出新故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抒穎 廣州報道“Zara的中國學徒”快時尚品牌UR或將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根據市場消息,快時尚集團Urban Revivo Fashion(下稱“UR”)正考慮赴港上市。市場消息稱,UR正在與顧問商討潛在的股票發行計劃,以籌集至少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億元)的資金,但這些討論仍處於初步階段,UR也可能決定不上市。

UR總部位於廣州,是服裝行業的獨角獸企業。自2010年來,UR獲得五輪融資,投資者中不乏知名創投企業與服飾公司,包括紅杉中國、海瀾之家、比音勒芬和景林投資等。最近的一次已經是在2019年,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考量,此時也的確到了變現的時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UR上市的相關情況向UR相關負責人發去問詢,對方回覆稱,“感謝關注,不予置評”。

UR近年來在國內外快速擴張。根據UR官網,UR目前在中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國家門店數量突破400家,線上銷售網絡輻射歐洲、北美及其他國際市場。在許多國外快時尚品牌在中國持續關店之時,UR卻迎頭趕上。

目前,UR還未有可供查閱的財務報表,其營收盈利情況尚未明晰。但在大舉擴張的背景下,這家獨角獸企業仍然未能擺脫傳統制造業的本質。投資者愈發謹慎的當下,UR的資本故事難免不夠動人。

“ZARA的中國學徒”

UR成立於2006年,至今也僅18年。相比起誕生於1975年的ZARA來說,UR的確是年輕的品牌。因爲有前輩的成功路徑,UR的發家基本與ZARA一致,也因此被稱爲“ZARA的中國學徒”。

UR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明光曾經在接受採訪時坦言,UR是ZARA在中國的驗證者和受益者。ZARA模式的核心是快速時尚與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的結合,它追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時尚迅速轉化爲產品並完成入店銷售;而爲了實現快速生產,ZARA有強大的全球供應鏈系統,可以快速反應,加快生產速度。

得益於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優勢,UR快速複製ZARA的路徑並無阻礙。作爲ZARA的效仿者,UR近年來在國內的增長勢頭卻明顯要蓋過ZARA這類國際巨頭。UR未披露去年及今年的開店數據,不過UR聚焦於中國市場,全球400家門店大部分位於中國;僅2022年,UR就在全國佈局了43家新店。

ZARA則在中國節節敗退,據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23年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月31日,ZARA在中國大陸市場門店數量已降至96家。

ZARA式微的原因有客觀的原因,更有自身的因素。反觀UR,它更受到中國市場歡迎的原因在於,這家從中國成長起來的企業對中國消費者的洞察要比ZARA之流更爲深入。一位UR的長期消費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UR的版型和設計都很適合中國人。ZARA是照搬,更符合歐美人的身材和審美。”

李明光也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稱,ZARA等國際巨頭在中國失利的原因是:缺乏創新及本土化不夠。而快時尚的未來,取決於企業是否有創新創變和洞察趨勢的能力。

根據天貓“618”發佈的榜單,今年“618”期間,UR在女裝銷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優衣庫;在服飾店鋪銷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三,僅在優衣庫、蕉內之後。

出海的不確定性

如同許多國內迅速崛起的消費品牌一般,在國內經過高速發展期之後,UR也在嘗試出海。根據UR官網,目前UR的門店主要位於東南亞,分別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有線下門店。

但東南亞市場不是李明光的終極追求。在之前接受採訪時,李明光表示,UR今年會發力歐洲和美國,“歐美才算我們真正的海外市場,因爲東南亞人的身材跟中國人接近,中國的貨能夠滿足他們。”而歐美在風格和版型上會有很大的偏差,這是UR要突破的地方。未來在歐美實現規模開店並實現盈利,纔算真正實現國際化。

伴隨着對海外市場的憧憬,UR更是立下高遠的目標。李明光說,UR對標的Zara在全球的營收應在2000億元左右,優衣庫全球營收應該也超過1000億元。他設想對標Zara的UR和對標優衣庫主打“休閒輕戶外”的子品牌“BENLAI(本來)”在全球市場營收可以突破2000億元。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需要UR進一步去探索。一位服裝行業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ZARA、優衣庫等在境外市場的地位很難撼動,而且市場份額已經佔比很高了。UR在國內能夠差異化競爭,但是在境外優勢不是很明顯,而且服裝行業真正的巨頭很少,格局也很穩定。”

根據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此前發佈的2023財年業績,截至2024年1月31日止年度,Inditex銷售額同比增長10.4%至359.47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增長14.1%,淨利潤增長30.3%至54億歐元。

UR並未披露去年及今年的銷售情況。李明光此前透露,UR在2017年開始盈利賺錢。到2022年,UR品牌全年銷售額超過了60億元——當年ZARA在全球的銷售額是237.6億歐元。

資本的正反面

在業務希冀高增長的同時,UR也獲得了一衆明星創投的青睞。UR正式引入融資是2010年,前後總共獲得5輪融資。

2010年當年,UR獲得戈壁創投的天使輪資金,投資額1000萬美元;2012年,景林投資爲之投出6000萬元人民幣。此後五年,UR未獲新增投資,直至2017年,海瀾之家再爲之投出1億元人民幣;2018年至2019年,紅杉中國、易簡資本、黑蟻資本、星納赫資本以及比音勒芬等追加對UR的投資。

從資本的角度來說,UR早期的投資人到了需要退出的時刻。一位國內私募機構的創始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創投資本的錢也是募資而來的,所以作爲財務投資人到期就有退出需求。”

以此看來,從拿到最後一筆融資至今已經過去5年,UR尋求上市符合資本的投資邏輯,也順應企業的發展曲線。

至於UR上市的地點,業界則普遍認爲UR或將首選港交所。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另一家快時尚企業選擇境外市場時涉及數據跨境等問題需要釐清,考慮到這一因素,UR大概率會選擇港股。

但對於一家尚未成爲行業巨頭的服飾企業來說,UR能否獲得投資者的青睞,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沈萌認爲,如果無法突出差異化收益能力較強的特質,投資者對傳統業務的興趣有限,原因在於缺少高成長的價值空間。

一位長期關注港股IPO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UR此時尋求上市,並不是很好的時間節點,整個市場的估值都非常理性,而且傳統的製造業沒有什麼想象空間,不會給太高的估值。”

從UR或將選擇的港股市場來看,市場表現也較爲平淡。截至6月24日,今年新上市的27家公司合計募資111.75億港元,平均每家募資4.14億港元。這27家已上市企業,有7家破發,破發率爲25.9%。去年同期,26家上市公司合計募資162.62億港元,平均每家募資6.25億港元。

平淡的市場下,UR正被推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