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專機無法搭載救命儀器 金門民衆枉死機場
金門醫療專機在8月初進駐,每年花費逾1億2000萬元。(李金生攝)
縣議員陳滄江要求檢討改進醫療專機執行缺失,確保鄉親的生命安全。(李金生攝)
飛特立運務組長羅文光(左)表示,先前已就無法搭載「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儀器的演練結果通報衛生局瞭解。(李金生攝)
金門醫院副院長董文雅(右)及內科主任王劭瑜(左)就個案處理過程提出說明。(李金生攝)
金門69歲呂姓民衆突發心肌梗塞需後送急救,卻因上月6日才啓動的飛特立常駐噴射醫療專機無法搭載救命的「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儀器,只能轉由從臺灣飛來的空勤總隊直升機支援,前後延誤5個多小時情況下,在停機坪休克搶救無效。縣議員陳滄江轉達家屬的痛心,要求各相關單位檢討改進,莫讓「枉死」事故再度發生。
陳滄江今天下午針對這樁發生在21日中秋連假的憾事,邀集縣衛生局、金門醫院和飛特立專機團隊溝通,建議立即朝改換大型飛機,以容納體積龐大的「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儀器,或換購較小型,但功能相同的儀器2方向改進,儘快解決儀器無法上機,專機在救命時刻無用武之地的問題。
飛特立運務組長羅文光表示,該公司與縣府簽約的醫療專機,不但機艙門太小,內部空間也不足,且不能固定該項儀器,不利救護醫療作業,早在平日模擬演練時就發現這個問題,並通報縣衛生局瞭解。
陳滄江則指出,縣府每年花1億2000多萬元,與飛特立簽約4年,卻無法發揮緊急救人的作用,讓人質疑簽約的功能性與目標何在?難道「金門人的命不值錢?」、「縣府也花大錢,當冤大頭?」
金門醫院副院長董文雅表示,類似後送個案每年平均有1至3例,針對此事反映的執行問題,將切實與各相關單位檢討改進。
金門縣衛生局指出,這項醫療專機駐地案爲期4年,契約價金4億9800餘萬元。其中,緊急醫療後送時數爲1040小時約315趟次、病危安寧返鄉時數400小時約121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