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爭議不斷的金基德去世,他生前這話竟一語成讖

據韓媒《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當地時間11日在拉脫維亞新冠去世的消息外交界傳開。

此時距離他60歲的生日僅剩下9天。

同時,金基德公司的一名助手也證實了金基德的死訊,“通過與家人覈實,來自國外媒體的消息是正確的。”

據介紹,金基德在上個月20日到達了拉脫維亞,住在尤爾馬拉的一家酒店,準備在當地買房並申請居留簽證,結果不幸感染上了新冠住進了醫院

實際上,自從12月5日金基德突然失聯後,大家都非常擔心。

拉脫維亞著名電影導演維塔利·曼斯基特意去了醫院打聽消息,他表示:

“由於嚴格的隱私規定,花了很長時間才知道他在哪裡”,並確認了他的死亡。"

釜山國際電影節執行董事長全陽俊則表達了自己的悲傷和惋惜:

“從朋友那裡,我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金基德導演從哈薩克斯坦搬到拉脫維亞,他卻在生日前一週因新冠去世。住院兩天後,就匆匆離去,對於韓國電影界是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十分令人悲傷。願逝者安息。”

01.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一個貧窮的家庭。

金基德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軍人出身的父親掌握了家裡絕對的話語權,習慣性的斥責讓他感覺難以忍受。

據他本人講述,“他就像頑固的高高在上的君主,只會用震耳欲聾的聲音發號施令。”

9歲的時候,爲了能讓大哥得到更好的教育,舉家遷居到首爾。

但因爲大哥讀書不好,金基德的父親感覺失望,“我看你們都不是什麼學習的料,去工廠學習技術吧,那也是條出世的路”。

金基德沒讀初中就被安排進了一家農業技校學習。

畢業後,才15歲的金基德在首爾九老工業園區和清溪川一帶的工廠工作,一直工作到20歲入伍。

20歲時,金基德爲了逃離父親,自願申請到了最艱苦最累的海軍隊伍服兵役。

服役期間,從來沒有看完一本小說、連正常韓文拼寫都很困難的金基德,在大學生戰友的幫助下,完成了處女作小說《父親的戰爭》,並且投稿給了韓國軍隊的文藝獎編輯部。

但因爲當時金基德水平有限,稿件並沒能被錄用。

服役五年後,金基德以軍士的頭銜退伍,接着去了一家神學院就讀,同時在一家殘疾人收容所兼職幹起了體力活

那時候的金基德對畫畫更感興趣,他就藉着留學的名義去法國學習藝術,一度在巴黎街頭以賣畫謀生。

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改變了金基德的一生。

1992年,好萊塢電影《沉默的羔羊》在法國上映,32歲的金基德第一次走進電影院

在此之前,他沒有去過電影院,因爲他以爲只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觀看和真正理解電影。

看完電影的金基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被裡面的情節深深打動,甚至產生了自己拍攝電影的想法,發誓餘生會爲電影事業傾注全部精力。

很快,金基德就離開了法國,返回到了韓國,並且報了兩個寫作培訓班,開始學習劇本的寫作。

因爲早年坎坷的經歷爲金基德積累了不少素材,他創作的劇本很快就得到了認可,還獲得了一些獎項

可金基德的理想不止於此,他想要拍攝電影,有自己署名的電影作品

1995年,金基德通過觀察生活在漢江橋洞下的流浪漢,創造出劇本《鱷魚藏屍日記》。

之後,金基德以聘請他本人來當電影導演爲條件,開始四處兜售劇本。

雖然過程比較艱難,幸好金基德還是獲得了一億韓元的投資拍攝電影。

就這樣,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正規電影教育,也沒有任何影視工作經驗的金基德,卻成功開啓了自己電影世界的大門,從此走上了專業電影導演之路。

02.

算下來,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金基德拍攝了差不多20部劇情長篇,在他電影中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底層生活的人民。

金基德曾說過:我的電影雖然暴力但並非我的人生,我不希望大家用電影來看待我的人格。

空房間》講述的一個堂而入室者與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愛情故事。

雖然整部電影男女主一句話都沒說,卻把兩個邊緣人孤獨壓抑的情感用一種美學的手法表達出來。

有人在劇評寫道:

“每個心中都有自己的空房間,在那裡靈魂無限寂寞,渴望另一個靈魂的介入,但那需要漫長的等待,等待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是痛苦還是快樂,不過等待註定孤獨,孤獨會讓人強大,會讓人看懂很多事情,會讓人成長,會讓人懂得珍惜,也會讓人懂得隱忍,在空房間中我們共同等待。”

《弓》則探討了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和一位含苞待放的少女之間不倫的兩性關係。

故事情節很簡單,一位在船上生活的老人收養了一位6歲女孩,儘管這位老人的年紀足以大到可以當小女孩的爺爺,但老人卻還是覬覦她,並約定等女孩長到17歲就成爲夫妻。

影片結尾老人選擇了自殺,放女孩自由。不少觀衆被導演的想象力和影射的寓意所震撼。

而金基德最經典的三部作品分別是《撒瑪利亞女孩》、《雛妓》、《壞小子》,因爲都是描寫妓女的,他一度被韓國稱爲“娼妓導演”。

《壞小子》講述的是壞小子亨吉爲了報復女大學生森華,於是在他處心積慮的設計下,一步步讓森華淪落成爲妓女,自己則每天躲在鏡子後面偷窺她和嫖客之間的私事。

這部電影把男性慾望中真實的一面完全展現,也把人物本身的悲劇性淋漓盡致地刻畫。

《撒瑪利亞女孩》雖然講的是墮落援交女孩,卻更多描繪的是殘酷青春中的無奈。

《雛妓》裡面貞花雖然是妓女,內心卻還是保持着初善,哪怕全世界都惡意對待她,她仍然不會去傷害任何人。

在這裡,妓女不是淫蕩的象徵,而是變成了對於自由慾望的嚮往。

可以說,在金基德電影中,充斥着性、暴力、失語、宗教救贖等敏感詞彙,但每一部都在努力揭露社會陰暗的真相,揭示人的本性,詮釋邊緣人羣的灰色人生。

因此,金基德成爲了歐美三大電影展最青睞的導演之一,拿獎拿到手軟。

《空房間》獲得銀獅獎,《聖殤》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撒瑪利亞女孩》則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自傳電影《阿里郎》獲得的是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大獎, 每一個獎項都實至名歸。

03.

金基德在國外非常受歡迎,被尊奉爲大師級導演,但在韓國,金基德卻並不十分受“待見”。

在韓國主流電影圈看來,金基德從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因而他遭受各種排擠,韓國的電影大獎也沒有他的份額。

而韓國主流影評人也一度批評他的作品,“粗製濫造”,“手法業餘”,“譁衆取寵”。

大部分韓國人覺得金基德電影都是描繪韓國社會10%的邊緣人,已經在外人面前抹黑了韓國,揭開了韓國人的傷疤,所以他們會採用不去電影院看金基德作品的方式,來抵制他。

一個努力揭露社會黑暗面的優秀導演,在自己國家活的卻很孤寂。

金基德過分專注電影,雖然也曾提攜過後輩,但大部分人際關係都處理的不是很好。

金基德選角一般更在意演員是否更契合角色本身,所以他基本上不會與同一演員合作多次,也沒有固定合作的演員,以至於讓很多演員誤會遭他排擠,心生嫌隙

這幾年金基德鮮少有作品,則是因爲一件又一件風波。

2008年金基德拍攝《悲夢》中李娜英在監獄自殺的戲份時,由於他的失誤,長時間都沒有喊cut,結果讓李娜英長時間懸在半空中,發現的時候她已經因爲缺氧而昏迷,如果再晚一點就會釀成悲劇。

事情曝光後,金基德被韓國輿論大面積討伐,很多人質疑:爲了拍攝電影,就可以枉顧別人性命麼?

金基德自己也非常自責,他身邊的導演和親信因此離他而去,他也隱退了三年。

沒想到剛復出沒幾年,金基德又陷入到性醜聞中。

2018年,MBC在《PD手冊》欄目中播出了一檔名爲“電影導演金基德,大師的真面目”的節目

在節目中,3名女演員指控金基德和他的御用男演員曹在顯利用拍戲之便,對她們進行各種性騷擾和侮辱。

面對指控,金基德並不認可,他表示沒有用導演的地位去滿足私慾,是在認真地拍電影,並沒有做出未經過同意的其他行爲。

這件事發生後,金基德的老婆因爲不堪輿論的壓力選擇和他離了婚,金基德也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只剩下電影陪伴他。

現如今,金基德因新冠不幸去世,令人扼腕,國際影壇上又少了一個優秀的導演。

“我死後,憎惡、否定我的人會以另一種態度看我的電影。”

金基德曾經說的這句話似乎成了現實。

有影迷說過:他好像總是一個人,很孤獨的樣子。

天才都是孤獨的吧?

願金基德導演一路走好。

本站新聞 | 娛樂頻道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