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山東情緣

圖①:袁隆平在青島調研海水稻種植情況。圖②:2016年,袁隆平在莒南縣大店鎮試驗田考察。圖③:袁隆平在莒縣閻莊鎮(現閻莊街道)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田內察看水稻生長情況。圖④:5月22日晚,濟南綠地中心亮燈,悼念袁隆平院士。

小滿剛過,那位窮其一生爲“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目標而奮鬥的“稻田守望者”走了。

作爲糧食大省,山東和袁隆平的情緣,由來已久。

袁隆平親力親爲推進耐鹽鹼稻在山東起步發展,2016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成立,時年86歲高齡的他親自掛帥研發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近年來,袁隆平團隊還在臨沂、濰坊、日照等地廣泛開展雜交水稻試驗種植。

“稻穗上的稻粒個數都要數一數、看一看”

“去年11月,我們專門赴湖南向袁老彙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得到了他的稱讚,沒想到竟成了最後一次彙報。”得知噩耗,莒南縣大店鎮四角嶺村德程農場負責人耿洪強的臉上難掩悲慟。他拿起擺在辦公桌上一塊由袁隆平院士團隊贈送的獎牌,輕輕擦拭起來。

臨沂市水稻種植面積60多萬畝,平均畝產在600公斤左右。2016年3月,國家雜交水稻技術中心爲“超級雜交稻”選取苗牀來到了臨沂。作爲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耿洪強規模化管理的德程農場被選中開展“超優千號”品種水稻的試驗種植。2019年10月23日,德程農場試驗項目傳出喜報,1721.7平方米試驗田內種植的“超優千號”品種水稻平均畝產達到1147.1公斤,相當於每公頃超過17噸,打破了中高緯度地區水稻畝產的世界紀錄,袁隆平團隊特意向耿洪強贈送獎牌以示表彰。

“當時我們團隊打電話給袁老彙報喜訊,他在電話裡連說了五六個滿意,叮囑我們要擴大栽培。”對於這片寄託着袁隆平厚望的土地,耿洪強定下了新的目標:“等地裡這茬麥子收穫後繼續種植雜交水稻,向畝產1200公斤衝刺!”

近年來,袁隆平團隊與山東互動頻繁,多個合作項目落地山東,袁隆平也數次來到山東,他的工作作風和人格魅力給山東同行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老第一次來試驗田時已是86歲高齡。他一邊觀察水稻長勢,一邊向身邊的工作人員詢問技術細節。”時任莒南縣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的孫欽洪曾在2016年兩次陪同袁隆平在莒南考察。

“2014-2016年攻關試驗期間,袁老每年8月底前後都會到這裡來,仔細察看超級稻的生長情況,甚至連稻穗上的稻粒個數都要數一數、看一看。”莒縣閻莊街道超級稻育苗田裡,閻莊街道農技站站長蔡玉峰迴憶,袁隆平在烈日下一看就是兩三個小時,其間還不斷與技術人員交流,“他的敬業和嚴謹一直留在我們一線農業科技工作者心中。”

“禾下乘涼夢”與“荒灘良田夢”

“一場難忘的早餐,一位平易近人的老人。”回憶起海水稻試種項目落地濰坊的機緣,時任濰坊濱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農業項目負責人的田國慶至今記憶猶新。

2017年12月7日,青島舉行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一心想在濰坊推廣海水稻種植的田國慶趕到袁隆平下榻的酒店,開始“蹲守”。

“袁老就在大廳吃自助,跟所有參會人員一樣,沒有任何特殊。”正是這份“不特殊”,讓田國慶抓着了機會。他鼓起勇氣上前,坐到袁隆平餐桌對面,把在濰坊發展海水稻、讓荒灘變良田的夢想和盤托出。

讓田國慶沒想到的是,早餐吃到一半,袁隆平就答應在濰坊試種海水稻1000畝。“我也有一個夢,叫‘禾下乘涼夢’。”說完,他笑得像個孩子。在此後田國慶與袁隆平的多次接觸中,這句話被經常提到。

初次見面,田國慶小心謹慎地稱“袁隆平院士”,此後稱呼發生了改變。“他叫我‘濰坊老田’,我叫他‘90後’,他非常願意別人說他年輕,每次叫他‘90後’,他都哈哈大笑。”田國慶回憶。

2019年10月25日,第一屆袁隆平海水稻豐收節在濰坊舉行,一粒粒金燦燦的稻穀入倉,當年最高畝產達703公斤。“濰坊了不得!”遠在海南的袁隆平給大家發來了視頻祝賀。

“袁隆平院士團隊的海水稻技術已成功移植到新疆嶽普湖縣,把號稱農業荒漠的鹽鹼地戈壁灘變成了稻花飄香的沃土良田,目前這一技術正在全新疆大力推廣。”5月22日下午,遠在祖國邊疆,新疆嶽普湖縣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泰安市援疆技術專家王琦,在電話中滿懷悲傷地告訴記者。

嶽普湖縣緊鄰塔克拉瑪干沙漠,是重度鹽鹼土地,被視爲“農業的荒漠”。2018年,在山東援疆幹部的牽線搭橋下,嶽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阿熱蓋買村成爲全國首批耐鹽鹼水稻試種試驗點之一。

“現在,我們試驗田從80畝發展到了300畝,畝產量連續3年保持在546公斤以上,當地老百姓終於能吃上自己產的大米了。”王琦說。

“有了海水稻,我們的好日子‘上馬’了”

5月22日下午,位於青島市李滄區白泥地公園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試驗田裡一片生機盎然。61歲的湖南農民彭南錫正在試驗田裡翻土:“部分秧苗已經長到11釐米了,下週就可以種到其他試驗田了!”

“我也是下午剛剛聽到信息,太震驚了。”8年來,彭南錫跟着袁隆平的項目走南闖北,“我們經常在試驗田裡看到他的身影。”

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是一種在鹽鹼地及灘塗上存活生長的水稻品種,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蟲、耐鹽鹼三大特性。但野生稻普遍存在產量低、米質差等缺點,多年來相關技術難題一直難以攻克,原有海水稻品種無法大規模推廣種植。青島,正是袁隆平的海水稻夢想紮根發芽的地方。

袁隆平在山東播下的海水稻,探索了鹽鹼地水稻規模化種植的新可能。在青島的5年時間裡,袁隆平團隊成功試種我國第一代海水稻,最高畝產620.95公斤,達到普通水稻的平均產量。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累積了近3000個有潛力的海水稻材料,可以適應全國不同鹽鹼地的氣候和水文特徵。以青島爲原點,海水稻走向全國。2018年,袁隆平團隊在青島啓動了“中華拓荒人計劃”,在山東、新疆、浙江等地佈局10個海水稻主要種植基地,對我國主要鹽鹼地類型進行覆蓋式種植。目前,推廣示範種植的10萬畝海水稻已完成測產,新疆喀什、青島城陽等地的測評畝產均突破千斤。

“村裡祖祖輩輩種水稻,但1963年河水漫過堤壩排不出去,再加上海水倒灌,水稻全死了。這些年來土地一直荒廢。有了海水稻,我們上馬的好日子也‘上馬’了!”72歲的城陽區上馬街道王林莊村村民張永發說。

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稻米食味品質研究室,工作人員隨機拿出一袋鹽鹼地裡生長的耐鹽鹼水稻稻米,又取出一罐普通稻米,分別倒入兩個試驗器皿中。仔細觀察辨認發現,去除穀皮加工好的海水稻米粒型比較好看,光澤透亮,稻米的清香味濃厚。煮熟後,記者進行了試吃,海水稻米的黏彈性好,勁道有嚼勁,咀嚼時微甜,氣味也比較清香。

記者離開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時看到,中心大門和題有“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石碑前,有不少市民前來合影。在這裡,記者見到了李滄區實驗二小的學生王淼。4年前在李滄區舉辦的實踐活動中,她和同學們一起爲袁隆平敬獻了紅領巾。“袁爺爺的諄諄教誨我一直沒有忘記,我要努力學習,成爲一個像他一樣對祖國有用的人。”

(來源:大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