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陷入無底洞 奇點汽車能否爬出“死亡邊緣”?
造車就像無底洞, 這讓曾經要變革傳統汽車行業的互聯網車企,行駛到了一個不進則退的“陡坡”。
樂視控股集團創始人賈躍亭爲此幾番跌倒後爬起來,終於將法拉第未來帶向借殼上市之路,但並非所有的創業者都有賈躍亭這般幸運。
近日奇點汽車因資金鍊問題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本月初,公司創始人瀋海寅一度被限制消費,儘管限制消費令在短暫執行兩天後立刻解除,但奇點汽車財務狀況堪憂已成事實。其中瀋海寅當年宣佈融資170億元成爲外界詬病的核心,該公司今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70億元融資中的大部分都沒有落實,公司成立至今累計融資僅5億美元左右。
2021年目標:活下去
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車企在資本的簇擁下“殺出一條血路”,“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這樣的成功者也畢竟少數,大量的“陪跑者”可能半途隱姓埋名,比如拜騰,比如賽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還有一些勉強的“存活者”,每一步都要走得格外小心,因爲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瀋海寅是其中一個,他可能正在渡過創業中最艱難的時刻。2014年瀋海寅就成立了互聯網公司智車優行,2016年發佈首款整車,並將公司命名爲“奇點汽車”,高調進軍互聯網造車市場。
2016年,奇點汽車宣佈融資6億美元,並宣佈在安徽銅陵投資80億元人民幣建一座佔地千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當年預計到2020年,年產能達到20萬輛。
5年過去了,奇點汽車的量產車卻遲遲未正式上市,奇點汽車也表示,由於後來自建工廠的計劃進行了調整,當年融到的6億美元,實際落實的估計也僅爲1.5億美元。疫情以來,該公司的狀況更加困難,安徽銅陵的工廠項目也已擱置。2021年,瀋海寅的目標只有一個:活下去。
這不是瀋海寅第一次創業,事實上他是中國最早的一批互聯網創業者之一,曾在日本創建過搜索引擎,和周鴻禕一起做過免費殺毒軟件,還擔任過360的副總裁。
瀋海寅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在轟轟烈烈的造車“熱情”背後,不是“精彩”的資本市場故事,也並非完成一輛樣車便代表成功,而是要面對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持久考驗。
量產一推再推“耗空”資金
資金是造車最大的挑戰。造車“燒錢”的速度遠超瀋海寅的預估。
據他估算,1億美元足以能夠造出一輛電動車。而奇點汽車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計融資約5億美元,但顯然5億美元不足以支撐公司對汽車生產線的投入。
該公司還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雖然瀋海寅曾在2018年宣佈融資17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是基於C輪融資30億人民幣+100億人民幣蘇州產業基金得出的,但蘇州項目此後並未實際啓動,所以並沒有拿到這筆錢。”
本月初,瀋海寅一度被限制消費,該限制消費令在短暫執行兩天後立刻解除,但奇點汽車財務狀況堪憂已成事實。第一財經記者從企查查的關聯風險中查詢到,安徽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於今年2月、3月和4月被銅陵市銅官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三筆標的,累計金額達800萬元,其中最高的一筆標的爲724.7萬元,申請執行人爲江蘇新程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據記者瞭解,瀋海寅已經不再擔任安徽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法人,但仍爲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法人,持股23.48%。今年5月,智車優行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筆766.3萬元標的,申請執行人未披露。
奇點汽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資金鍊吃緊,與部分供應商產生了合同糾紛。“但我們仍在積極解決,希望能夠繼續維持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該公司一位發言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但令人不解的是,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處於“黃金賽道”又“搶先起跑”的奇點汽車爲何遇到了融資阻礙?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奇點汽車在2019年下半年之後,就沒有再獲得新融資,而“彈藥庫”裡的“彈藥”卻在一天天“耗盡”。
在奇點汽車的股東中,不乏英特爾資本、光信資本、伊藤忠商事等大牌資本,也有安徽銅陵市政府。按照奇點汽車給第一財經記者的說法:“老股東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但我們仍希望能夠引入新的資本。”
對於近年來奇點汽車的融資步伐爲何放緩,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奇點汽車遲遲無法量產增加了投資人的疑慮,公司自首款原型車推出五年來,一直沒有取得讓投資人興奮的進展。”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奇點汽車對於是否推出整車尚未做出決定,主要原因是對於整車的改動仍然存在分歧,也因此錯過了市場的最好時機。
陷入債務糾紛的奇點汽車是否會尋求被出售?公司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會選擇活下去,但同時也會尋求更多的生存方式。”從現行業務來看,奇點汽車已經在考慮拆分整車和技術平臺,希望能夠依靠出售智能座艙、軟件系統等智能網聯技術授權來變現收入搞現金流,這也是奇點汽車說服投資人的全新戰略方向。
“奇點汽車成立之初,第一個部門就是智能網聯,遠早於整車研發部門,這一決策現在來看也是正確的。”該公司一位發言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技術授權的變現與造車的虧損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據悉,奇點汽車每年依靠軟件授權的收入也僅爲1-2億元人民幣,恐怕難以填補造車業務的鉅額虧損。
一位奇點汽車的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蔚小理們’也是從死亡邊緣爬出來的,創業公司不易,智能汽車的理想值得堅持。”
他還說道,造車畢竟不像造手機那麼簡單,不是有了軟件和設計之後,只要拿去工廠生產,就能上市了,造車的流程和驗證更爲複雜,需要“燒”更多錢。
瀋海寅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造車,在誘人的概念背後,要加速進行產業鏈整合,加快相關技術的研發力度,讓停留在圖紙的產品儘快落地。正是基於中國互聯網造車的技術瓶頸,我們纔開始建立包含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基地,逐步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資本市場留給創業公司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正如中汽協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曾說的,與傳統汽車製造行業不同,互聯網造車的資本不是以自我積累爲主,而是按互聯網成功經驗,創造概念,吸引社會資本。因此互聯網造車雖然可以很快聚集人才和技術資源,但在汽車龐大的零部件整合能力方面,互聯網企業經驗不足。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形成融合的且適應市場定位的技術和產品,那麼就將面臨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