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聰明車” 行“智慧路” 聯“強大雲”——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加速前行
【應用簡介】
2016年,長沙率先佈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建設國內面積最大、功能最完備、智能場景最豐富的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建成100平方公里城市開放道路、100公里高速公路,開通國內首條智慧公交,以一往無前的態勢發力奔跑。
今年7月,長沙入選“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繼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等四塊國家級牌照後,獲得第五塊智能網聯領域國家級牌照。
【應用場景】
預約出行、準點準時、信號路口優先通行的智慧定製公交;兼備L4級自動駕駛及服務機器人AI能力的末端物流無人零售車、無人配送車;模擬海外道路和涉水、淋雨、煙霧等場景的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造出“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聯合“強大的雲”,手握五塊智能網聯領域國家級牌照,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如何奔馳?
近日,記者現場找尋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和賦能情景。
在梅溪湖,搭上“一路綠燈”的公交車
繁忙工作日,打工人上下班,最擔心的是紅燈和堵車。
家住梅溪湖,在信息產業園上班的居民,卻沒有這個苦惱。
他們的快速通勤“法寶”有兩個:一是乘坐智慧定製公交,二是開車跟着智慧定製公交。
這智慧定製公交,究竟有何本領?
11月1日,週五晚高峰,記者在信息產業園公交站等候,跟隨下班人潮,搭上“梅溪湖-高新區智慧通勤東線”。
“智慧定製公交,路口優先通行。”17時15分,車內智能語音提示聲響起,公交車駛出站臺。
如何優先?長期乘智慧定製公交上下班的市民告訴記者:“你看,現在是紅燈,等下就綠了。”
車廂內,一塊顯示屏實時顯示到下一站的時間和抵達終點站的時間。記者擡頭看,公交車即將行駛至路口,紅燈仍剩餘40秒。隨着公交車靠近,神奇的是,紅燈變成綠燈,車輛順利通行。
“一路綠燈”下,公交車抵達終點站玉蘭路南園路口,全程不到30分鐘,在早晚高峰堵車時段,比開私家車還快。
公交車如何“控制”紅綠燈?湘江智能雲控中心負責人陳建國揭曉答案。
首先需要硬件改造。路口加裝連接紅綠燈信號控制機的RSU(路側單元)設備,公交車則配備OBU(車載單元)設備。
接着就是信號互聯。當公交車行駛至路口,RSU將紅綠燈情況傳輸至車上OBU;OBU也將公交車的位置、速度、行駛方向等數據發給RSU。
當公交車靠近路口時,信號互聯,RSU“秒懂”,立即“通知”紅綠燈信號控制機:“公交車來了,要麼延長綠燈,要麼紅燈截斷,趕緊的。”
就這樣,看似遙遠的智能網聯技術,成爲日常護航市民便捷出行的“一路綠燈”公交車。
智能網聯雲控管理平臺上,路口和公交車行駛的軌跡數據一目瞭然。目前,長沙有72條線路2072輛公交車完成智能化、網聯化改造,可以接收準確的紅綠燈等路況信號,高峰準點率提升到80%。選取客流集中點,根據市民需求,開通智慧定製公交線路5條,預約乘車、公交先行,預計縮短通勤時間30%。
10月17日,長沙市湘江智能網聯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雲控管理平臺。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長沙是全國首個開設智慧定製公交線路的城市。陳建國介紹,今年7月,長沙入選“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智慧公交迎來新機遇。
預計到2026年,長沙新增改造網聯公交3000輛,增加8條智慧定製公交優先線路,進一步縮短通行時間,讓更多市民“綠燈”出行。
街道和工廠,無人車“無感”融入生產生活
江淮平原東南一隅,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國家郵政局授予的全國首個快遞科技創新試驗基地,被稱爲“中國郵谷”。
來自長沙的無人駕駛企業——長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這裡大展拳腳。
“雙十一”電商促銷正酣,南陵宇培快遞共配中心分揀車間一片繁忙。車間外,以往忙碌不停的快遞配送人員,此刻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門口近110輛行深智能無人車隊,整裝待發。
這些“小白”“小黃”無人車,裝載南陵及周邊區縣居民日均3萬件快遞,在城市的人羣和車流中自在穿行。風雨無阻、準時送達、自動返回。
“以前1個快遞小哥駕駛一臺車,風裡來雨裡去。現在1個人在辦公室操控30多臺無人車,如果車輛拋錨,遠程干預即可繼續作業。”行深智能聯席總裁關健說,今年3月以來,公司無人車在蕪湖大規模落地,已幫快遞公司降低成本25%左右。
不僅能送快遞,行深智能的無人車還是工廠園區的好幫手。
智能網聯環衛車。通訊員 攝
行深智能的無人輕卡,搭載4.8米貨箱,“大腹便便”卻腳步靈活,還擁有超高駕駛技術。
在華爲東莞工廠,只見無人輕卡挪到產線旁,與自動化月臺對接。零部件無縫傳到貨箱內後,箱門關閉,“乖巧”地平穩運至另一個車間。
關健介紹,手機生產線對零部件傳輸精準程度要求高,行深智能的對接精度可控制在3釐米內,在行業內獨步天下。
除了提高效率,無人車運輸危化品,則更能凸顯“無人”的價值。
目前,行深智能的無人車已在瀏陽的煙花工廠、寧鄉的能源工廠等地“打卡上班”,運送各類物料和樣品,提升工廠的安全性和質量效益。
當人們津津樂道於最近上新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殊不知,無人車早已滲透到了生產生活各個角落。
關健希望,低速無人車能“無感”融入社會,變成物流的剛需和常態。
目前,長沙彙集400餘家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上下游企業,年產值逾800億元。預計至2025年末,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及零部件產值規模達1200億元。
“長沙可以爲無人車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這座城市不僅有網紅消費,更有智慧硬核。”關健說。
大王山深處,國產車“預習”海外道路
11月初,泰國曼谷天氣轉涼,即將進入旅遊旺季。劉鳳波無暇看風景,他最關注的是當地道路和路牌標識。
劉鳳波是中汽院智能網聯汽車檢測中心(湖南)有限公司(簡稱“中汽院湖南公司”)的海外道路測試工程師。他的任務是給一款準備進入泰國市場的國產新能源車做道路測試。
“在泰國,往往新的道路標識豎起來了,舊的還沒來得及拆,車就識別不出來。”
“東南亞國家普遍車道偏窄,很多慢車道只有3米,對智能駕駛汽車來說是一大考驗,停車位的劃線也跟國內有明顯區別。”
劉鳳波將這些實地採集的信息一一記錄下來。目前,中汽院湖南公司的各個團隊,已在日本、泰國、英國、挪威等多個國家,爲智能網聯汽車摸底測試,結合國外交通法規、道路標識、交通場景以及國外駕乘人員實際使用習慣等資料,構建“典型海外路試場景數據庫”。
“車企在長沙‘預習’,完成海外國家准入法規認證的前期摸底測試,調試好車輛感知等問題後再出海測試,可以極大降低成本。”劉鳳波說。
在長沙“預習”海外道路?記者開車前往大王山深處,穿過鄉間小路,偌大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簡稱“國檢中心”)出現在眼前。
9月,國檢中心揭牌,佔地409畝,這是中南地區唯一、全國第四個智能網聯國檢中心,由中汽院湖南公司負責籌建及運營。
國檢中心內,顯式限速標牌、隱式限速標牌、可變限速標牌等國外交通標識被一一“復刻”,彷彿置身於真實的國外街道。
中汽院湖南公司副總經理、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湖南)副主任姜維告訴記者,目前這裡能模擬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90多個海外道路測試場景,可支持開展各級別智駕研發測試、全球各國NCAP(新車碰撞測試)主動安全摸底測試、自動駕駛准入測試等,極大緩解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走出去”後“水土不服”的現象。
除了海外道路,涉水、淋雨、煙霧等場景,以及城市、鄉村、越野等國內外道路,國檢中心均可“復刻”。此外,中汽院湖南公司還推出了全國首個基於特殊氣象和危險場景的智車信心度測評體系(C-IAC),已爲100餘家車企開展專業測評,爲消費者選車用車提供指導,深受車企和消費者關注。
“最終檢測數據和報告,可以提供給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車企等,不斷完善汽車的智能駕駛功能,提升交通安全性。”姜維說。
【智言慧語】
“車路雲一體化”符合技術和產業化發展趨勢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 李克強
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爲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戰略方向,智能駕駛與“車路雲一體化”即將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車路雲一體化”可以克服行業基礎設施瓶頸,保障行駛安全,且系統總體成本可控,甚至比傳統交通成本更低。此外,“車路雲一體化”的協同感知、協同決策、協同控制,可以顯著提升智能駕駛合理性,克服算力不足的侷限。
目前,“車路雲一體化”研發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研發與示範仍處於初級階段,車企數據尚未接入;另一個是當前絕大部分“車路雲一體化”系統,未能實現跨域共用。這是智能網聯和智能駕駛目前尚未形成商業閉環的兩大原因。
7月,長沙入選“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車路雲一體化”符合技術和產業化發展趨勢,應持續推動技術落地。長沙可以統一系統架構,突出雲端應用,建立標準規範,同時聚焦痛點場景,持續推動商業化進展。
(一審:蔣宇 二審:蔣俊 三審: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