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爲專欄》 柯與白營的三角習題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前右)遭臺北地檢署依違背職務收賄罪、圖利罪聲押禁見,臺北地院召開聲押庭,最後法官2日認爲柯文哲犯罪嫌疑不重大,無保請回。(趙雙傑攝)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涉嫌京華城容積率弊案,歷經搜索、審訊、聲押長達69個小時後,獲臺北地院裁定無保請回;雖然北檢隨即表示將提出抗告要求重押,但此舉堪稱已重重打臉北檢,使綠營亟欲趁勢滅柯的步驟爲之頓挫,也讓連日來不斷下跌失血的柯文哲與民衆黨暫時止損,進而使白營救柯的能量恢復了一點生機。

和之前同樣備受矚目的鄭文燦涉貪案不同的是,辦鄭顯得是一路綠燈、暢行無阻,而且跡證明確,手到擒來,但想辦柯卻是敏感異常、難度加大很多。這不僅是因爲柯的檔次不同,聲勢與支持度仍不可小覷,最主要的問題是,柯在臺北市長任內的好幾項疑似弊案,儘管傳聞甚多也甚久,但即使檢廉開始動手查辦京華城案,至今也未能有柯明確涉貪的有力證據。

這使得綠營即使渲染醞釀再久,始終無法真正一擊中的,更別說讓柯一槍斃命了,反而讓人覺得民進黨只會挾政經資源、媒體優勢、網軍側翼操作抹黑,直到最近柯與民衆黨因政治獻金假帳案、木可公司私帳案、以選舉補助款購買商辦等爭議導致人設崩壞、形象重創,辦柯時機成熟了,這才發動司法偵辦短兵相接。

但這一波令人驚心動魄的攻勢下來,柯終究還是挺了下來,不過無保請回並不等於無罪釋放,本案司法後續的偵辦、柯市長任內其他的疑案,必將是一場司法糾結政治的長期抗戰;而柯與民衆黨「自作孽」般的各種人與錢的病竈,更已遭人惡感,且深入骨髓,很難根除。

目前柯與民衆黨面臨的難關猶如一道司法、政治、民意構成的三角習題。之前柯的聲勢正旺,自然民意一邊獨大,司法與政治兩邊相對壓縮;一旦柯與白營自曝其短,倚仗民意抗爭的底氣必然萎縮,相對地,司法偵辦與綠營的滅柯動作便少了顧慮與壓力。之前檢廉的迅雷出擊果然奏效,眼看柯就要被收押,不料卻遭北院踩煞車,這一來一回,社會觀感又大不相同了。

北院認爲北檢聲押柯的證據力不足,既有理也有不合理之處。如果沈慶京買通市議員應曉薇都花了近5千萬元,要行賄有決策權的柯必然要花更多,北檢卻拿幾百萬元的「不明財產」來套在柯身上,豈不荒謬?也足見司法至今根本找不到信而有徵的證據,足以杜社會悠悠之口,也別怪白營政治迫害的指控!

相對地,柯爲何要「圖利」京華城也一直沒有足以讓人信服的理由。雖然副市長彭振聲已坦承是「奉市長交辦」,但柯似乎寧可「認笨」也不「認罪」,強調他並不干涉、也不知道都委會違法決議的內容,也並未因此收賄獲得任何好處,而北院也認同柯的說法。這個邏輯以及後續有無更新的證據,將會驗證誰的說法更可信,說到底,柯在本案中究竟有無收賄的對價關係以圖利京華城,纔是關鍵,而目前顯然並無確切的證據。

立法院即將開議,上會期藍白合作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嚐盡苦頭的綠營必然想要有效破解。但對民衆黨來說,個別立委的投奔綠營必遭唾棄,只有在野陣營的結合纔是保本之道;倒是一直不便吭聲的國民黨,在立法院開議後,真的必須好好磋商集中力量有所對應,別再不痛不癢地看好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