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換補貼無縫銜接,誰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導語

Introduction

新能源車、消費者、強勢品牌便是答案。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2024年的中國車市,至少就表現來看,一片欣欣向榮。

作爲最直接的論據,結合乘聯會不久前發佈的成績單,整個1-12月,國內累計新車零售銷量以2,289.4萬輛正式收官,同比實現5.5%的增長。其中,新能源車零售銷量更是達到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

而將視線進一步聚焦,隨着遊戲規則發生徹徹底底的重塑與改變,自主品牌的零售銷量份額佔比突破60%大關,儼然真正意義上戰勝了合資品牌,成爲了中國車市的“主流選擇”。

也恰恰基於這樣的背景,以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爲首的傳統巨頭,包括以理想、鴻蒙智行、零跑、蔚來爲首的新勢力造車,2024年在終端表現上,紛紛創造了歷史新高。

究其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大部分肯定還要歸功於自身在產品推新端的不懈努力,儘可能的滿足着潛在消費者的訴求。

當然,也與國家“以舊換新”的保駕護航密不可分。換言之,該項政策無疑成爲了大家實現綻放的“催化劑”。

衆人拾柴火焰高,大盤的總量同樣得以愈發向好。

爲此,繼續拿數據說話,結合商務部的統計,2024年汽車報廢更新超過292萬輛,置換更新超過370萬輛,合計超662萬輛,帶動汽車銷售額9200多億元。

要知道,2024年上半年,新車零售銷量曾連續走跌,8月甚至降幅達到了7.3%。但自從9月開始“加碼”,當月便實現同比轉正,接下來的10月、11月、12月,增幅進一步擴大,慢慢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

另外,在“以舊換新”的帶動下,廢舊機動車回收和再利用水平顯著提升。2024年對應回收量達到787.2萬輛,同比增長70.7%。

綜上所述,明晃晃的數字不會說謊,刺激與撬動的效果擺在那裡。

至於文章開篇,花費較大篇幅去闡述以上內容的,還是爲了向大家印證一個道理:“你可以說中國車市的發展依靠柺杖,但理性客觀的講,其的確擁有存在的意義。”

這不,剛剛邁入2025年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柺杖”又一次被加粗了。千呼萬喚始出來,“以舊換新”幾乎無縫銜接。

與2024年的上一個版本的對比,展現出了更大誠意與訴求。

首先,商用車部分,擴大了老舊營運貨車輛報廢更新的支持範圍,將營運類柴油貨車的支持範圍由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擴展至國四及以下;提高了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平均每輛車補貼由6萬元提高至8萬元。

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乘用車部分,擴大了汽車報廢更新的支持範圍。即傳統燃油車從國三及以下,擴大至部分國四及以下(並非全部國四車輛)。

按車輛首次註冊時間,汽油乘用車從2011年6月30日前擴大至2012年6月30日前;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車從2013年6月30日前擴大至2014年6月30日前;新能源乘用車從2018年4月30日前擴大至2018年12月31日前。

金額方面,依舊維持納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2萬元,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1.5萬元。

並完善了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個人消費者轉讓登記在本人名下的乘用車,購買新能源乘用車單臺補貼不超過1.5萬元,購買燃油乘用車單臺補貼不超過1.3萬元。

另外,爲了與報廢更新補貼做好區分,2025年從中央層面對置換更新補貼標準上限進行統一指導,將有效遏制2024年各地置換補貼政策“內卷”現象,堅持全國統一大市場。

彙總下來,福利得以延續,幅度略有提升。

而“以舊換新”政策的幾乎無縫銜接,也令許多本計劃暫時觀望一手的用戶,迅速投入到了春節前夕的購車熱潮中。加之各大主機廠,爲了觸及更高的銷量目標,最近瘋了一般的進行各種促銷。

2025年的中國車市,給人一種“上來即決戰”的架勢。

順勢,引出今天這篇文章,試圖好好討論的又一個話題:“你說以舊換新得以延續,究竟誰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關於答案,或許要分幾方面去看。

其一,無論選擇報廢也好,選擇置換也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標準都要比燃油乘用車要高。勢必,前者將獲得更大的青睞。對應的零售滲透率,在2024年穩步邁過50%大關之後,不排除衝向55%甚至60%大關的可能性。

其二,對於消費者來說,相信沒有人會和真金白銀過不去。因此,2025年肯定會是一個入手的好時機。

其三,站在各大主機廠的角度,即便不願意承認,但電動化浪潮的愈演愈烈,整個中國車市的資源無疑還在朝着頭部梯隊成員集中。

身處贏者賺得盆滿鉢滿,弱者只能靠邊喝湯的大背景之下,2025年“以舊換新”的延續,以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爲首的傳統自主巨頭,肯定會再次分得最多的“蛋糕”。

畢竟,就拿比亞迪爲例,2024年本來其公開的銷量目標爲360萬輛,最終卻能以超427萬輛取得大獲全勝,政策層面的“加電”功不可沒。而隨着這位“大魔王”進入到新的週期,仍將吃下送上門來大把的發展紅利。

類似的道理,放在其它強勢車企身上同樣適用。“以舊換新”像極了點燃乾柴的火苗,造就了越來越炙熱的燃燒。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設想一下,如果該政策有一天完全退坡,對於那些弱勢車企,必然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滅頂之災。背後的邏輯,你品,你細細的品。

不吹不黑,“以舊換新”對於它們就是續命的“強心劑”。丟掉這根柺杖,跌入的也會是萬丈深淵。

至於說的是誰,歡迎對號入座。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回到番禺,廣汽尋求重生

電車真成大型家電了?

車均華爲,等於沒有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