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業“國十條”3.0降臨:強監管與發展並重 健全市場退出機制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中國保險業發展的重磅文件——《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即“國十條”3.0)近期出臺,這也成爲繼2006年、2014年後,國務院第三次推出關於保險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環境與十年前已發生巨大變化,此次《若干意見》重點聚焦的不再是單純的“發展”,而是“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三項內容爲主線。圍繞嚴把保險市場準入關、有力有序有效防範化解保險業風險、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深化保險業改革開放等重要方面,《若干意見》系統指明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方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謝遠濤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若干意見》總體上體現了“重保障”“強監管”“高質量發展”三個關鍵詞。前兩次保險業“國十條”的發佈,都伴隨着保險業的高速發展。這次保險業“國十條”3.0版本,強調堅守風險底線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體現了強監管與發展並重的導向。
嚴控風險:達到條件可破產清算
公開資料顯示,在2006年和2014年,國務院發佈兩份關於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文件《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十條”1.0版)和《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十條”2.0版),分別被簡稱爲“國十條”和“新國十條”,均對保險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彼時,中國保險業在多項利好政策支持下,保費增速快速提升,國際市場地位顯著攀升,2016年年末,中國保險業總資產15.12萬億元,資產規模增幅達152%,2017年首度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爲1.64億戶次農戶提供保險保障,大病保險覆蓋12億人,保險業積累的養老準備金超過6萬億元,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2萬億元。
爲保證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不“偏航”,《若干意見》用嚴把保險市場準入關、嚴格保險機構持續監管、嚴肅整治保險違法違規行爲、有力有序有效防範化解保險業風險的整治四項內容來突出強監管、防風險的重要性。
具體來看,在嚴把保險市場準入關方面,《若干意見》提出“三嚴”,即嚴格審批保險機構、嚴格審覈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嚴格審查股東資質。
在嚴格保險機構持續監管方面,指出要“四強化”:強化公司治理監管、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監管、強化分級分類監管、強化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嚴肅整治保險違法違規行爲,包括緊盯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市場整治力度、優化行政處罰工作機制。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本報記者表示,文件強調的嚴格的監管措施有助於規範市場秩序,減少不正當競爭和風險事件,通過嚴肅整治違法違規行爲,可以有效防範和化解行業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對於保險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若干意見》也提到要有力有序有效防範化解保險業風險,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具體來看,有序有效防範化解保險業風險包括制定風險處置規程、健全保險保障基金參與風險處置機制、規範保險產品設計和利益相關方權利義務,研究完善與風險掛鉤的保單兌付機制、穩慎推進風險處置、健全市場退出機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市場退出,《若干意見》強調對風險大、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保險機構,收繳金融許可證,依法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落實地方黨委和政府風險處置屬地責任,強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協同推進風險處置。
“嚴把保險市場準入關,通過對新設保險機構的嚴格審批和區域、層級佈局的優化,可以避免保險機構的過度集中或無序競爭,促進保險市場的合理佈局和健康發展。現在提出把退出機制建立起來,有利於減輕保險保障基金的壓力,同時也減輕整個保險行業的負擔和費用,保護消費者權益。”謝遠濤對記者進一步表示。
業內一位資深精算人士分析認爲,目前保險行業中確實有個別險企幾乎成了“殭屍企業”,這些公司即使“咬牙掙扎”,發展也不會有起色,只會使經營虧損變得越來越多。被監管收回金融牌照、完成存量保單責任交接纔是其最後歸宿。
強調服務民生保障與實體經濟
保險是我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提升服務民生保障水平和實體經濟質效。
此次《若干意見》對此提出了多項要求。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主要包括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提升健康保險服務保障水平、健全普惠保險體系四個方面。對於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包括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服務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
此外,《若干意見》也明確了保險業未來重點領域改革的具體任務。
重點領域改革具體包含健全產品定價機制,強化精算技術運用。推進產品轉型升級,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爲重點,深化車險綜合改革。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及時規範理賠。探索責任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創新。發揮人壽保險的家庭保障和財富傳承功能。加快營銷體制改革。穩步開展境內外幣保單業務等。
當前,人身保險產品正處於重要調整期。在這一背景下,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首次提出“支持浮動收益型保險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包括分紅險、萬能險在內的浮動收益型的保險產品,其本質是具有保險保障功能的保險產品,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發展這些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保險公司降低利差損風險。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記者表示,針對在利率下行週期裡行業面臨的利差損風險,是關係到行業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問題,《若干意見》在多處提到並做出要求,從負債端看,推進產品轉型升級,支持浮動收益率保險的發展,降低保險負債成本的剛性;從資產端看,優化資產配置結構,提升跨市場跨週期投資管理能力,審慎推進全球資產配置,並且要發揮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優勢,做真正的耐心資本,加大對國家戰略行業的支持;從資產負債的聯動看,健全利率傳導和負債成本調節機制,強化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聯動監管。
增強保險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對於如何增強保險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若干意見》進行了部署,提出提升產品定價精準性、提高數智化水平、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等內容。
其中,在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方面,就提到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爲中心轉變。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改善經營效益,提升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健全資本補充監管制度。增加債務性資本補充工具。
業界共識在於,《若干意見》上述內容意在積極引導行業轉變經營理念,從重規模、速度方面轉向聚焦高質量的業務品質、高質量的服務。
在《若干意見》發出後,記者注意到多家險企也迅速做出表態。
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系統上下要切實增強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立足主責主業,把準發展方向,創新發展思路。”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方面表示,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爲首要任務,把握好《若干意見》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以更大力度推進“保險+服務+科技”商業模式創新。
太平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將大力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持續優化完善保險產品和服務體系,加大對國家戰略行業支持力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平安健康險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友剛對記者稱:“我們將以此綱領性文件爲指引,打造一個全生命週期、全流程的‘健康保險+醫健服務’新模式,爲客戶‘省心、省時、省錢’。”
此外,《若干意見》還明確了中國保險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目標: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蓋面穩步擴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務持續改善、資產配置穩健均衡、償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內控健全有效的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框架。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監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場體系完備、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監管科學有效、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保險業新格局。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