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新“國十條”下:“翹首以盼”的一級市場與“不能高冷”的險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談起險資可能大家經常會說,險資的錢比較‘高冷’。能夠投股權的保險公司保費和體量首先要有一定的打底。即使對大保險公司而言,投股權的錢也是非常珍貴的。”一位險資LP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當前募資難的私募股權市場,期限長、規模大的險資成爲市場“孜孜以求”的LP。但保險資金追求穩健性、長期性,並不青睞波動較大的股權投資市場,穩健的債券投資、金融產品(含保險資產管理產品)、銀行存款等,纔是保險行業傾向的資產配置領域。

最新數據顯示,險資運用餘額已突破30萬億元。但與之對比明顯的是,截至7月末,保險資金長期股權投資2.7萬億元,僅接近保險資金總應用金額的9%。

然而,“大旱已久”的一級市場亟需“甘霖”,監管層面在持續引導“高冷”的保險資金做“耐心資本”,投向創業投資等領域。

9月11日,備受關注的保險業新“國十條”出臺,即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釋放的一個重要信號便是“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培育真正的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引導保險資金爲科技創新、創業投資、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在保險業新“國十條”前,“創投十七條”“國九條”等多個政策出臺,都在引導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投向創業投資。那麼,險資爲什麼如此“高冷”?如何才能“不高冷”,更好發揮其長期投資優勢?

“翹首以盼”的一級市場與“高冷”的險資

當前,一級市場從“不差錢”到“找不着錢”“找不到合適的錢”已是共識。據執中統計,從2020年到2023年,全國機構LP的認繳出資額呈現連續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在2022年,同比降幅達到了28%。

而保險資金負債久期長、資金規模大,能夠爲長期項目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可以通過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投資。“險資是長線資金,尤其是在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池的資金不能錯配,險資憑藉其長期性、穩健性、可在全域市場配置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一位險資LP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從資金屬性來看,保險資金與股權投資市場表面看起來十分“適配”,但長期以來,保險機構對股權投資等都較爲謹慎。

爲何保險資金如此“高冷”?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險資中配置股權投資的資金,在保險負債端中的償付能力佔用比和核心償付能力佔用比非常高,而目前幾乎所有險企都面臨償二代後期,整體核心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險資進行股權投資對其核心償付能力的佔用就遠遠高於債權,“因此,任何一個GP或是政府能夠拿到險資投股權的錢,還是非常珍貴的。”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健康穩定是耐心資本的源泉。”

在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的情況下,大部分險企選擇投資時也會越來越謹慎和明確。“現在險資即便以LP的形式投資,也希望能夠看到底層的一部分投資標的,這會有利於險資在過會時,判斷整體的投資策略、門檻收益率以及一些對賭性條件等能否達到。”她補充說道。

鄧斌也認爲,雖然保險資金的負債久期長,但剛性也較強。同時因爲資產負債管理結構非常複雜,要照顧到短、中、長期的衆多指標,包括財務約束、償付能力約束、流動性約束、監管規定等,因此資產配置的邏輯必須是在多維度風險偏好下且兼顧不同財務指標體系的框架下進行分析和決策。

如何化解“募資難”與“資產荒”的兩難局面?

目前,一級市場“翹首以盼”長線資金、耐心資本注入。另一方面,在低利率環境下,“資產荒”備受熱議,保險資金配置承受壓力,投資收益率下滑。因此,政策層面在不斷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長錢長投”,讓險資不再“高冷”。

例如,對於保險業普遍顧慮的,償二代二期下保險資金投資股權風險因子高的問題,早在2023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放寬險企的最低資本要求,下調了部分權益類資產的風險因子,降低資本佔用。

今年6月,“創投十七條”強調,支持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做好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穿透後底層資產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上市公司股權的,底層資產風險因子適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相關要求。

此外,監管部門也在不斷放寬險資參與股權投資基金的限制。近期在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法規司司長王勝邦也強調,下一步將研究提高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比例。

而在實踐層面,上述險資LP相關負責人也建議稱,在考慮償付能力佔用時,希望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被投項目能每年給保險公司一定分紅,這可能對償付能力是一個比較好的平滑性措施。因爲保險公司不偏好過度大起大落型的配置,趨向於穩健和安全邊際要求較高的資金。

在具體投資合作方面,“我們希望越來越多跟市場上優秀的基金合作,我們希望聽到如何把錢投好、用好的真實策略,而不是宣傳話術,險資從權益配置角度來講也會越來越多關注市場上的真實需求。”例如,她目前主要看好醫療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硬科技或智能製造等賽道。

險資“不再高冷”,紛紛下場做LP

今年以來,險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紛紛下場做LP,其“風向標”意義也格外顯著。

近期最受市場關注的,莫過於平安人壽出資94.49%,在深圳設立了100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即平安創贏-深圳市平安重大項目投資基金。該基金將主要投向深圳地區城建、機場、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餘將投向深圳區域的子基金,如深圳市“20+8”產業集羣基金,涉及新能源、高端製造、醫療健康、科技與信息等領域。

平安人壽當時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險資通過基金參與投資深圳重大民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同時,大力扶持深圳產業集羣發展壯大,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助力深圳打造成爲有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今年1月,新華保險公告稱,與中金資本簽署有限合夥協議以共同設立基金,規模爲100億元,擬以股權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主要投向持有型不動產項目資產的被投資企業。今年4月,鼎和財險出資9800萬元投資南網越秀雙碳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佔比9.8%,該基金計劃投向以儲能爲重點方向的能源電力領域;今年5月,中國人壽集團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銀髮經濟產業投資基金,這也是保險行業首隻銀髮產業主題的人民幣股權基金......

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投資公司長江壹號項目落地。記者瞭解到,該項目由中國人壽聯合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資成立雲南新能股權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基金形式助力雲南能投引入權益資金,支持其盤活優質水電存量資產。

執中ZERONE顯示,2024年以來,保險資金作爲LP的出資事件達到22起,涉及基金數量19只,投資機構17家,認繳金額累計達461.33億元。其中,中金資本、普洛斯資本、紅杉中國是保險資金出資前三的機構。

隨着利率中樞下降,進一步加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也是險資應對資產荒的重要策略。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認爲,在低利率環境下,加大股權投資將促進各險企保險資金的直接運作,有利於險企更好地實現險資保值增值,滿足未來償付需求,從而爲險資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