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出海新趨勢:合規、創新、抱團 | 出海論壇

點擊圖片▲加入聯盟

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是吳曉波頻道聯合出海產業服務機構發起的一站式抱團出海社羣,歡迎出海企業家與出海服務商加入聯盟。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爲“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無論是創新藥、生物類似藥、醫療器械還是醫藥服務產業,都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沙利文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爲1.47萬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突破2萬億美元。

在搶奪這一戰略制高點的道路上,中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建廠、設立研發機構、技術轉讓(License-out)、國際註冊認證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競逐國際市場,走上了從仿製藥出海到創新藥全球化的轉型升級之路。

但與此同時,專利壟斷、技術創新、高研發成本、合規風險、地緣政治、國際競爭壓力等,都構成了企業出海的阻力。

生物醫藥企業出海的機遇和方向在哪裡?如何克服潛在的出海風險?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鑑?

爲助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9月27日,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聯合第九屆“創客中國”生物醫藥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在廣州成功舉辦“生而全球”生物醫藥創新出海論壇。

本次論壇上,宏觀經濟研究學者、知名出海企業掌舵人、生物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共聚一堂,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等形式,共同探討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出海的戰略佈局、創新路徑和未來發展方向。

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可借鑑的成功案例,爲此,我們整理了5位嘉賓的精華觀點,分享給大家。

魏宏旭博士

安邦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企業出海需要“護航機制”

逆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產業鏈的趨勢與邏輯調整出現了變化,這種改變是“結構性”的,是長期化、新秩序、再定義的代名詞,同時這也是一種“碎裂”的過程,無可避免地帶來社會傷害、政治變革、甚至是衝突,而地緣風險成爲了主要不確定因素。

在未來不確定的趨勢下,中國企業出海需要“知己知彼”,日本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鑑。

比如信息情報的流通,日本的五大商社就是日本各大財團的“情報分析和決策中心”,通過各種方式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持;

再如護航機制的建立,戰後日本經濟體系猶如一支船隊,政府的行政指導和各種財政、金融監管措施都是爲了保護這支船隊的每一位成員不掉隊。

如今中國民營企業密集出海,也需要“船隊”進行保護和護送,不僅是政策的引導和對接,製造適合出海的法規體系和營商環境,也需要在出海目的地提供金融等必要的配套服務設施。 這也就是安邦智庫提出的“商團機制”。

因此,我們一定要熟悉或者習慣去跟別人合作,而不是單打獨鬥,贏者通吃這種路子恐怕不太現實,而且風險非常大。

拉着合作伙伴一起做,通過產業基金來上市,把當地的資源融合進來,跟當地建立起一些關聯利益的共同體,能夠共進退,才能在當地紮下根來。

薛哲強

達安基因董事長

廣州健康產投董事長

本土跟海外市場協同驅動,帶來三大提升

本土跟海外市場協同驅動,對公司帶來三大方面的提升。

第一個是圍繞着企業戰略和運營的提升。

兩年前公司啓動了戰略修訂工作,提出來從分子診斷出發向體外診斷全領域擴張的路徑。

這是一條國內外都沒人走過的路,達安到底能不能實現戰略意圖並取得成功,國際化就變成了我們在戰略執行當中的重要工具。

第二個是客戶洞察層面的提升。

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我們應該怎樣以客戶爲中心?在國際化過程中,我們藉助很多合作伙伴打開了海外市場。

去年一個東南亞客戶,提出希望開發多聯檢產品,國際化的過程給我們在深刻理解客戶需求和洞察層面帶來了顯著提升。

第三個公司研發和生產體系管理方面的提升。

在醫療器械領域,我們在內部管理中必須遵從CE等相關認證體系和海外多個監管法規,這使得公司和團隊必須在研發和生產體系管理方面能夠達到國際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不斷促進我們提升。

殷濤

九州通創投常務總經理

根據企業需要選擇出海方向和夥伴

國內業務跟國際業務,可能從產品上看關聯性比較多,但是從銷售經驗、銷售渠道,包括代理政策以及定價方面看,還是存在一些鴻溝。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去考量很多創新醫療信息企業和創新藥企業,出海走國際戰略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企業的需要去尋找出海方向和合作夥伴,不要單純爲了出海而出海。

比如說爲了資金,那麼就要去找License-out(授權輸出),找有實力能夠購買你的產品的企業做對外授權獲得資金;

如果你需要市場,最大的當然是歐美,但東南亞也不小;

如果既要資金又要市場,還可以重點考慮中東。

張峰

奧諮達醫療器械集團董事長

中小醫療器械企業出海認準“六個字”

醫療器械天生具備和藥品一樣的屬性,在全球法規是統一的。對於大醫療器械企業來說,它有戰略規劃和資本來支撐出海,但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出海只有三個途徑。

第一個是參展,通過參展去認識、獲取海外關係;

第二個是認證,必須要拿到美國FDA認證和歐盟CE認證;

第三個是代理,整個醫藥產業在全球各地分佈都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鏈、產業鏈和合規鏈,這個鏈不是民間形成的,而是國家法律法規形成的,比如在日本,20年來它的進口商、代理商和經銷商都必須是三家,你不瞭解這些東西,就沒有辦法賣產品。

卓立

激盪商學執行院長

出海東南亞的機遇與挑戰

現在中國出海的幾條線,東盟、中亞、中東、墨西哥中,我們爲什麼最關注東南亞?

首先從經濟來看,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巨大空間的一個經濟體,在2028年左右,東盟可能會成爲繼美國、中國、歐盟之後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第二,我們在東南亞看到了巨大的人口紅利。東南亞總人口超過6.7億,人口增長非常穩定,2022年較2020年增加29%,勞動人口增長35%。

第三,東南亞具備地域、文化和政策上的綜合性優勢。我們與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鄰、文化相近,一帶一路提升了彼此間的政治友好度。

東南亞是中國製造業出海的重中之重,出海東南亞有四大重點領域,第一塊是礦業領域,第二塊是原材料領域,第三塊是電力及新能源領域,第四塊是醫藥製造領域。

通過幾個數據,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醫療企業出海東南亞的一些熱度。2023年,國內共發生近70筆創新藥License-out(授權輸出)交易,已披露交易總金額超3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我國A股醫療器械相關企業海外收入規模已從2018年的257億元 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1081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43.2%。

2015年中國醫療器械在海外註冊數量僅爲4325,而到了2023年, 這一數據飆升至54784,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增長十餘倍。

2022年,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直接投資流量金額佔比爲13%,到了2023年,中國在東南亞對醫療行業的出海投資達到了17%,超過了整體的投資佔比。

可見,醫療健康產業成爲中國向東南亞投資的重要領域。

醫療出海東南亞,發展潛力巨大的同時,實際挑戰重重。

當前企業出海要掌握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已至,接下來要注意四個要點: 第一是一定要合規合法;第二是重視人才和組織;第三是本地化運營;第四是建立高效的安全的供應鏈。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論壇上,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生物醫藥產業板塊正式啓動,這標誌着開啓了生物醫藥產業抱團出海新篇章。

就如魏宏旭博士在演講中所言,“企業出海要避免單打獨鬥”,當年日本企業大規模出海,有大商社和政府的鼎力支持,如今到了中國企業出海的時代,我們也要集合市場和民間的力量助力中國企業更加安全、高效地“走出去”。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4出海高峰論壇上,吳曉波頻道聯合出海產業服務機構共同發起了一站式抱團出海社羣“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面對廣闊但陌生的海外市場,我們呼籲中國企業要互相借鑑,互相交流,抱團取暖。

在中國企業“新大航海時代”,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將致力於爲全球華人企業在出海經營時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產業服務與資源對接,加快打造並提升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與管理能力,爲企業的出海征程保駕護航。

無論您是企業家、投資者,還是服務機構,都誠摯邀請您加入聯盟,共同書寫華商出海新篇章!

點擊按鈕▼ 立即報名

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 第九屆“創客中國”生物醫藥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賽事組委會

聯合主辦單位: 吳曉波頻道、激盪商學、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廣東大智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生物島產業育成服務(廣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