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官方整頓評級機構沉痾
2020年下半年以來,大陸多個優質評級的地方國企先後爆發債券違約,引發金融市場連番震盪,也讓評級機構躍升爲外界焦點。
2020年10月,AAA評級的遼寧國企華晨汽車集團無預警出現債券違約;緊接着11月,另家AAA級河南國企永城煤電集團也同樣爆雷,市場對高信用等級國企債券的信任一夕崩解,連帶影響其他資產品質較弱的地方國企債遭拋售、二級市場債券大跌、債券型基金被贖回淨值大跌等連鎖效應。
究其原因,個別國企經營不善自是主因,但給出虛高評級、誤導市場的信評機構也難辭其咎。
中國社科院報告顯示,2018~2020年,發行時主體評級爲AAA級的債券違約金額由人民幣(下同)131.15億元快速增加至664.89億元,佔比也由14%提高到47%。如果加上AA+級債券,2020年的債券違約金額中有82%發生在高等級發債主體,足見大陸評級虛高的嚴重性。
市場分析,這些債券評級之所以嚴重失真,主要是過去發行主體「付費掛帥」,加上整體債券市場高度依賴評級的背景下,評級機構弊端叢生,甚至被業內人士批評根本「躺着賺錢」。
爲解決信評機構的沉痾,大陸證監會在2021年2月底率先開出第一槍,公司債發行時不再強制披露債券評級,僅需披露企業主體的評級即可。此舉有兩大考量,一是引導投資人不要過度依賴評級,加強分析判斷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推動評級機構由「監管驅動」轉爲「市場驅動」,在市場需求減少下,必須充實自身能力方能永續經營。
緊接着3月28日,交易商協會修訂銀行間市場自律規則,正式落實債券資訊披露標準統一。包括強化資訊披露主體與人員責任;因應市場發展,對違約處置及投資者保護機制設置一定的披露標準;並針對破產企業設置差異化披露要求,降低破產成本等。
也在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五部委跟進公佈「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高品質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針對信評機構推出更高規範。簡而言之,官方在一個月內從市場、機構、監管等三大面向多管齊下,對評級機構進行全方位整治。
其中人行等五部委公佈的「通知」,尤爲外界關注。細究內容,「通知」第一條就提出,加強評級體系建設,提升評級品質和區分度。至於評級品質如何檢驗,「通知」直接給出答案,應以違約率作爲評級驗證的核心,並且每年對評級模型及樣本企業進行檢驗測試,避免如永煤及華晨出現違約後,才緊急下調評級的事後諸葛行爲,真正做到防範於前。
另一項改革重點,則是確保信評機構的獨立性,以保障評級真實可信。信評機構與發債主體掛鉤在大陸業界已非新鮮事,在2020年底,中共中紀委就揭發信評機構東方金誠前高管利用調高評級大肆撈錢的腐敗案。
此次「通知」要求,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鼓勵引入獨立董事保障監督職能;強化防火牆機制;評級作業人員的考覈、晉升以及薪酬,不應和其所參與的評級專案發行、收費等因素掛夠;強化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嚴禁收受或索取賄賂等。官方正是希望藉由匡正風氣,防堵評級黑幕再度上演。
業內人士認爲,這波全方面的信評整頓,短期勢必對評級機構造成一定壓力,甚至可能出現評級更趨嚴格,發行主體評級偏低的問題;而存量債券也可能出現重新定價、或評級下調的壓力,整體債市將因此承壓。但從資本市場長期發展來看,勢必需要一個真實且可信任的評級系統,債市與評級機構雖遇短期黑暗,但終將迎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