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無力做反對黨 只能跟着當小綠

中時社論

日前在國民黨主席選舉電視辯論會上,原先選情不看好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由於論述有據、直指國民黨的核心問題,不僅在網路上爆紅,網路民調支持度更一舉竄上最高。朱立倫、江啓臣雖然從政經歷豐富,但是對國民黨與兩岸問題採取迴避的態度,外界對他們失望之聲響起。

無力批駁鄰國論

爲何會有如此的翻轉,不外兩點:一是,過去5年來國民黨沒有扮演好制衡的角色,被蔡政府以多數暴力「抄家滅族」卻顯得俯首稱臣;延伸到社會,蔡政府爲所欲爲,消滅中天新聞臺,國民黨事不關己,「中正紀念堂」即將不保,所謂「反省威權」的歷史公園是對國民黨的羞辱,國民黨卻一副孤臣無力可迴天的模樣。

二是,國民黨的理念被拋棄,不僅黨的精神理念,就連最具有優勢的兩岸關係也不敢觸碰,跟着民進黨所塑造的「主流民意」走媚俗路線。一個沒有理念、媚俗的政黨,不要說民進黨看不起,連自己的黨員也無法凝聚,談何重新贏回執政權?

以藝人張鈞寧被大陸「小粉紅」出征爲例,11年前她所寫的碩士論文,被挖出題目有「我國」兩字,就被小粉紅扣上「臺獨藝人」的帽子,儘管她立刻發表聲明稱「認同中國人身分」,但仍傳出參演的陸劇可能被除名的厄運。

蔡英文執政5年,在大陸工作的臺灣藝人已經變成藝人歐陽娜娜所說的「高危職業」。藝人屬於文化與表演範疇,原本無關政治,但蔡政府抗中政策掀起兩岸對抗氛圍,讓藝人無法安心在大陸工作。作爲一個反對黨,也是最有資格替藝人解困的國民黨,由於想改變「九二共識」的認知,國共關係漸趨冷淡,如果連扮演藝人保護者的角色都做不到,又何必侈言解決兩岸政治問題,這也讓江啓臣和朱立倫在電視辯論中顯得很烏托邦。

蔡英文總統8月31日出席「凱達格蘭論壇?021亞太安全對話」,在英文致詞時,以「neighbors」形容大陸與周邊國家,總統府中文新聞稿卻使用「鄰國」一詞,外界憂心蔡政府推動「兩國論」,因而掀起指責的聲浪,國民黨卻發不出有力的批駁,反而讓綠營指責批評兩國論的人是在興「文字獄」。蔡英文講詞中英文稿有別,英文的「neighbors」是指「鄰居」,與「鄰國」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內外有別的手法,對外不會讓美國反感,對內可以進行大內宣,這是民進黨的取巧,國民黨卻沒有能力說清楚,讓民衆理解其禍害。

失去理念與靈魂

執政後的民進黨,眼裡只有權力,沒有民主。民主化之後,大家所期待的菁英政治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民粹政治,原本掌權的菁英也變成民粹的一部分。政客操作民粹,目的是爲了選票,爲了掌握分配資源的機會。以新冠疫苗來看,手握權力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以隨時改變疫苗注射的對象,把疫苗當成「戰略資源」,以操控支持者的取向,甚至爲了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把疫苗做「傑利蠑螈」式的不正當分配,一些最需要的人卻無疫苗可打,這是臺灣民主化後最惡質化的發展。

可悲的是,國民黨也是一樣,藍營內部菁英羣集,但是隻要參與政治,就擺脫不了派系、族閥的影響,獨善其身的人就無法掌握政治實力,最後也只能跟着民粹主義隨波逐流了。從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電視辯論可知,最有論述能力的張亞中,雖然在辯論中被叫好,最後卻可能不叫座。

這是國民黨從威權化轉向世俗化後的變種,民粹化後的國民黨,積極於權力爭奪,不但忘了初衷,更忘了本分,完全不懂如何扮演「強而有力的反對黨」,最後只能任民進黨爲所欲爲。就像張亞中在辯論中所說的,國民黨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失去它的理念與靈魂,在不該放棄的地方放棄,在該堅持的地方沒有堅持;過去30年來,在任者永遠相信民意,跟着民意走,卻未發現所謂主流民意早就被民進黨框定,難怪國民黨有「小綠」之譏。

民進黨操控與扭曲的所謂「主流民意」,大的影響是讓臺灣處在戰爭邊緣,被全球視爲「最危險的地區」;小的影響就像臺灣藝人,動輒要被大陸的小粉紅出征,提出一些莫須有的臺獨指控。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不只執政黨有責任,反對黨也有責無旁貸的「反對責任」,扮演不好「反對責任」,重返執政就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