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攻堅,“能源大動脈”挺進大涼山

大涼山,川滇交界,由於其複雜險峻的地勢,交通不便,成爲四川乃至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建設白鶴灘水電站,有助於將川滇水利資源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帶動兩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自西南華東能源大動脈――±800千伏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逐步由構想成爲藍圖,並將最終變爲現實

10月中旬以來,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華北院(以下簡稱“華北院”)的電網鐵軍勘測尖兵鬥志昂揚,黨員衝鋒在前,年輕人主動請纓,華北院現場終勘隊員們在羣山逶迤的天地之間、在海拔3100米的大涼山上,開始了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接地極線路工程的終勘定位工作

接地極線路工程起於布拖±800千伏換流站,止於昭覺縣宜牧地極址,線路全長爲64公里,途徑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昭覺兩縣,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山林翠竹危崖兀立

提到現場情況,華北院勘測工程事業部設計師張傑說,“最大的困難是現場不良地質區域太多,有陡坎、沖溝滑坡塌方等各種不宜立塔的情況。有時候因爲路徑受限,還不能隨意調整塔位。只能現場多走多看,一處塔基至少要走個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範圍,仔細觀察周邊情況,來整體分析方案可行性。”

選塔位時,送電電氣專業人員統籌考慮經濟指標和外部受控因素及各專業要求,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送電結構與勘測地質專業人員緊密配合,對現場陡坎、深溝等各種不利隱患,開展風險評估和方案討論;測量人員採用GPS和全站儀等測量設備以滿足山區密林的測量要求,重點核實線路通道內的危險點位及檔內的跨越物。沿線多處塔位經過反覆優化,多方案比選後才最終確定。

現場定位組在荒草遍佈、灌木叢生,僅容一人彎腰前進的小路上輾轉騰挪,在雨霧繚繞、蜿蜒崎嶇的山脊上艱難前行,攀爬時只能憑着呼叫的回聲循着同伴足跡。唯一的省道經常受塌方的影響斷路搶修,隊員們爲抓緊時間不得不放棄乘車,選擇步行繞道而行。現場的每位華北院人都迎難而上,披荊斬棘,餓了吃一口乾冷的午飯墊墊肚子,渴了喝一瓶水補充流失的汗水,勇敢地跨過腳下一道又一道的坎,艱難地爬過一座又一座的山。

爲確保工作順利開展項目周密部署安全、質量、進度等一系列措施,確保終勘工作能夠按時按量順利完成。工程制定了終勘定位現場應急預案,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嚴格執行項目人員安全培訓工作,包含技術人員勞務人員、駕駛員等。每晚還要對有疑問的塔位共同討論解決,把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每次隊員們外出歸來身心俱疲、飢腸轆轆。飯後稍事休息,隊員們就馬上整理當天的內業,專業間相互提資、溝通存在的問題,配合提出最優解決方案策劃梳理第二天的工作流程和小組安排,經常工作到第二天的鐘聲來臨。

“作爲重點工程的白鶴灘特高壓項目,從項目組織、質量管理、保障措施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在保證進度的同時,我們注重加強策劃組織和內外部溝通交流,各專業協同作業,一如既往地高質量完成特高壓項目。”華北院電網工程事業部項目經理周彥軍說。

鐵塔聳立,銀線飛架。這條自西南向華東的能源大動脈――±800千伏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逐步從藍圖變爲現實,助力彝族兄弟生活奔向小康。(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馬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