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漢服熱 文化自信或文化焦慮
大陸專家認爲,不是穿漢服,表面學古文化,就是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圖爲大陸學員們身穿漢服,挽弓搭箭。(中新社)
中國近些年「國學熱」「漢服熱」興起,與之前各地學校成人禮類似,當時評價兩極,有人覺得可以學到古禮儀制。有人認爲徒具形式。現在「漢服熱」也被詬病是年輕人一時愛穿漂亮衣服時尚風尚,並非漢服文化復興與崛起。背後讓人深思的是,「漢服熱」究竟是對傳統文化自信的進步性展示,還是表面誇張、實則自卑的文化焦慮?
關於「漢服熱」,大陸《每日頭條》「文化」欄目曾一針見血拋出,「漢服熱」的背後,到底是一種文化焦慮,還是一種文化自信?《科技日報》對於漢服朝向多樣性、場景性、相容性發展時,如何在產業化、標準化過程中,建立形制、生產與穿法等三個規範,提出忠告。
陸媒剖析,現在「漢服熱」有時會跟其他兩樣日式服飾LOLITA、JK制服並列,被謔稱是「破產三姊妹」。漢服地位,成了服飾文化的次文化。三種服飾受衆有許多重疊,三個圈子混用術語,形成的新時代的服裝圈禮儀制度。
比如,對於漢服原創設計商家的形制錯誤,多數熱愛者睜隻眼閉隻眼,喜歡就買。嘴裡聲稱熱愛傳統文化、復興漢服,卻對正確考據並不上心,讓人納悶。這種現象,倒是像爲了對抗外來服飾文化,強行推廣漢服的一種文化焦慮。而不是真正熱愛漢服文化,瞭解其內涵意義的文化自信。
論者以爲,漢服作爲一種文化,至少應該是跟「和服」並列。所以解構的方式應該是一種基於傳統文化的解構。
真正的文化自信,絕不是表面上的錙銖必較,而是深層次的文化考究。大家應該首先明白什麼是正確的。改良是改良,日本和服和朝鮮韓服都有現代化改良款式,但人們並沒有錯把改良和服當成正統和服。
所以這種對改良漢服的指責,實際意義還是來自於內心的文化焦慮。如果認爲漢服是美的,便傳遞給大家,而不是傳播一種自我設限的偏見。一旦「漢服熱」演變成主流文化不認可的次文化,會非常可惜。
大陸《科技日報》建議,漢服應走向傳承與創新辯證發展的路徑。多樣性、場景性、相容性是漢服未來發展方向。對於在特定場合使用、符合特定禮儀的漢服,本質上是禮儀制服、表演戲服,是承擔功能的表意符號,因此,應強調形制、生產與穿法等三個規範,否則便失去歷史文化價值與禮儀的神聖感。
當前中國漢服產業缺少生產與穿法標準。歷史、美學與服裝業專家學者應發揮作用,幫助規範漢服形制、生產與使用標準,搭建資訊交流、規範制定、頒佈與推廣的平臺。對於融合創新與時尚元素、體現消費者個性的日常化漢服,平臺型組織也可以連接廠家、設計師、文化學者、媒體,提升中華漢服文化意蘊的認知,讓漢服在融合創新中保持文化意義的傳承性,在創新中保持漢服的歷史文化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