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 居民挖洞取快遞太尷尬,這些封着的門也該開了

(原標題:追蹤 居民挖洞取快遞太尷尬,這些封着的門也該開了)

黑色大鐵門外,圍上了一扇鋼板,其間挖出一個長方形小洞華威北里小區一些居民通過此處收發快遞。在一些小區中,殘破的圍擋、一人高的鐵絲網依然立在小區外。即使對進入者已幾無檢查,或已經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但那些大門卻仍然緊閉。

本報“封着的門何時打開”系列報道刊發後,一些曾因疫情而封閉的大門逐漸打開,上班族、老人也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一週以來,很多市民持續向本報反映在一些小區、公園、寫字樓中,一些大門仍繼續封着,生活很不方便。有市民呼籲,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基礎上,適當有序開放一些大門會使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圍擋封門

居民撕開小豁口 只爲穿行取快遞

“大爺,問下咱們29號樓從哪兒進啊?”正午,在櫻花園小區北側的建安東路上,一位外賣小哥隔着欄杆,焦急詢問着一名居民。“你別往前走了,我們北面這幾個門都封了,就東門西門還開着!”

正如這名居民所言,沿建安東路由西向東前行,連續經過的多處小區北面入口均鐵將軍把門,有一處甚至不能算是規則的大門,而是用柵欄、鐵架、圍擋層層疊疊“糊”上的。歷經大半年風吹雨淋,貼在門上的封閉通告早已殘破不堪。

黑色大鐵門外,圍上了一扇鋼板,中下位置卻挖出一個長方形的小洞,這是做什麼的呢?在華威北里小區南門,見記者正疑惑,一位家住旁邊39號樓的居民主動解釋,“這是我們留着寄快遞的,不然繞到西門去太遠了。”

家住梅市口路甲12號院老盛,外出時經常要到附近的嶽各莊橋北站坐公交。原先,他從小區出來向南走不遠就可進入一條衚衕,從衚衕向東拐就能到達車站。但疫情出現以來,家門口通往衚衕的路被一扇擋板所封閉,老盛去車站需要繞行梅市口路和西四環中路輔路,步行要多花10分鐘。

老盛所說的擋板位於田各莊東路南口,因爲擋板的存在,田各莊東路成了一條斷頭路。在擋板上,貼着“此路口已封請繞行”的標誌,旁邊還有一則已經破爛不堪的通知。記者勉強辨認出,這則通知是嶽各莊村黨總支所貼落款是今年1月底,通知上有“爲防止春節後返京人員回村造成疫情輸入性擴散”“請廣大居民從碾子墳街進出”等語句。

在記者繞到擋板另一側調查時發現,有人從擋板一側走了出來。走近一看,原來擋板的最西側已經被破壞,扒出了一個豁口,人可以從豁口裡鑽進鑽出。因爲這個豁口位於樹叢當中比較隱蔽,像老盛這樣的居民並不清楚,但它顯然已經成了另外一些居民的常用出入通道。

嶽各莊村黨總支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還沒有接到上級部門打開擋板的通知,所以目前暫時無法拆除擋板。

出行不便

一牆之隔是地鐵 卻要多繞一大圈

櫻花園社區僅開放的西門、東門結構類似——中間行車,側邊小門走人。行人、自行車、電動車、輪椅等從小門出出進進,有時遇到雙向通行的人車較多,還要互相等待片刻,顯得頗爲雜亂。“沒辦法,現在封閉管理就是人多。”一位在西門值守的志願者大媽坐在樹下,連連擦着汗。“我們也想讓北門開開呢,尤其住北邊的,出去可不方便了。”

家住3號樓的宋大爺告訴記者,原本自家樓下就有一處出口,去北側元大都遺址公園、西北側的地鐵站都很方便,現在只能先向南走上一段,再從東門拐出去,“一趟得多花10分鐘”。

華威北里小區一名居民介紹,小區緊鄰潘家園地鐵站,南門是距地鐵站最近的門。“我們樓可以說跟地鐵一牆之隔,以前我下樓從南門一出去就是地鐵了。這段時間小區就剩下西門還開着,每次往返我得繞路多走20分鐘。”

記者看到,華威北里社區開在潘家園路上的共有3個門,除了距地鐵最近的南門封閉,其餘兩處鐵門也均封閉。一名居民表示,如果出地鐵回家,需要沿潘家園路向西走到華威路再向北,從唯一開放的西門進去,繼續向東走到剛纔早就路過的家,足足兜了一大圈。

“西門關閉,請您繞行,請您出示健康寶。”在東單公園東門,喇叭中循環播放着提醒。一名工作人員對每名進入公園的遊客進行測溫,鮮有遊客出示健康寶。對於封閉的西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原因在於防控疫情便於管理。開放需要考慮疫情防控的現狀再做決定。

僑福芳草地中心,多個出入口被封閉,只留下東門進出。一臺自動測溫儀正對東門,多人排着隊掃描健康寶二維碼,等待檢查進入。在南門外擺放着幾張桌子,隔開了快遞員與白領。一名在此上班的白領介紹,收發快遞、取外賣都在這裡,遇到高峰的時候,很多人聚集於此。“這麼大的地方很多人聚集,更不利於防疫。”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其他出入口能否開放,需要經過討論才能決定,目前並無開放的計劃

櫻花園社區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無開放北側出口計劃。“現在還處在疫情防控期間,門一開就得有人值守,24小時要十來個人倒換,實在沒有這麼多人手。”記者提出,即便有人值守的西門、東門,在人員進入時也已幾乎沒有任何檢查。工作人員稱,平時沒事兒的時候可能沒在管,但一旦有什麼事兒得有人在。“不管是街道的還是區裡的,必須得到上級通知咱才能開這個門。開門快,說開一下子就能開了,希望大夥兒再克服克服。”

華威北里社區居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近期最有可能開放的就是臨近地鐵站的南門。“真是不止您一個人反映了,我們也特別想開。因爲這個門不是智能的,不能刷卡刷臉,只能從物業那兒抽出人手來把守。我們已經在跟物業積極溝通協調了,爭取能早點給大家帶來方便。”

設備荒廢

鐵絲網擋住大門 人臉識別仍封閉

下午3點,外出辦完事的小陸回到了位於宜蘭三區的家。雖然所住的樓棟在小區南側,但因爲其一直處於封閉狀態,她只能繞到北門才能進入。

疫情出現時,小區響應政府封閉管理的要求關閉了南門,只留下北門供居民出入。到了6月中旬,因爲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小區曾短暫打開南門,但因爲二次疫情,南門再次關閉。

宜蘭園三區南側,兩扇供人通行的門以及中間負責擋車道閘均處於關閉狀態,門的外側還嚴嚴實實地圍了一圈鐵絲網。小陸介紹,這圈鐵絲網是第二次疫情出現之後裝起來的,當時也是情有可原。原來,因爲新發地市場疫情的影響,小區附近的一些菜場臨時關閉。一些菜商爲了牟利,跑到南門外私自給小區居民賣菜。因爲南門已經關閉,菜商就隔着汽車道閘往小區裡送菜,還導致了小區居民的聚集。鐵絲網的設立,也是爲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無奈之舉。

現在,北京的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已有一個多月,小區周邊的菜市場也重新開門,菜商已經沒有來小區南門賣菜的必要。但目前南門仍處於關閉狀態,南門外的鐵絲網也沒有拆。

居民蔡大媽常去小區南側的一家市場買菜。而南門的關閉,導致她每次去市場要多走七八分鐘的路。此外,小區向南走不遠處還有425路公交站,但也因爲南門的封閉,坐車需要繞路。

該小區物業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解釋稱,南門外之所以設立鐵絲網,除了打擊違規賣菜行爲,還因爲當時有人爲了逃避進門檢查,從汽車道閘上翻進小區。至於現在南門爲何沒有開,主要是因爲值班人手不夠。

對於物業的迴應,小陸有些不太理解。目前,小區爲了方便管理,已經在門口啓用了人臉識別系統,小區業主都需要刷臉才能進門。而這套系統在南門北門都有。“如果南門打開,同時打開人臉識別,其實是不需要太多人力的。”

小區北門外坐着兩名戴袖標的物業管理人員,旁邊還有一名保安,但小區居民出入只需在機器屏幕上刷臉,並不需要查驗出入證或掃健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