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運動成傷害 全身都需做復健
喜歡運動的人,難免會出現運動傷害,尤其是運動員,爲了贏得比賽,更是容易出現運動傷害;Lamigo球員曾兆豪、陳冠任以及林泓育,就曾經因運動傷害而就醫,他們的復健醫師、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頌凱表示,一旦發生運動傷害,最重要的就是要謹守「PRICE」原則,而且在做復健時,也不只是受傷部位,而應該是全身都要做復健,才能使身體恢復健康,甚至體能狀態可以比受傷前更好。
▼運動傷害 復健不只受傷部位(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林頌凱醫師指出,運動員與一般民衆在運動時所可能出現的運動傷害會有所不同,例如棒球運動,陳冠任是打擊手,最常出現運動傷害會在手部,曾兆豪是投手,則受傷會在手腕,一般人打棒球,則多會在膝蓋、腳踝出現運動傷害。而在發生運動傷害時,對於受傷部位,一定要立即做到「PRICE」,也就是要保護、休息、冰敷、壓迫及擡高;運動選手一定要退場,先保護受傷部位,否則會使受傷更嚴重。
對於受傷部位,爲免發生慢性習慣性的運動傷害,即應再進行熱敷、局部按摩與肌力增強運動;林頌凱醫師表示,例如腳踝扭傷,就應該要每天做熱水泡腳,並應做局部按摩與肌力運動訓練,因爲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帶走發炎物質,使氧氣帶到受傷部位,以減少發炎反應,並可以避免後續再受傷。而且做局部按摩與肌力運動訓練,可以固定腳踝能力,使腳踝更穩定,就不會一再的發生腳踝扭傷。
至於腳踝肌力訓練則是可利用彈力帶或是毛巾固定腳部,使腳往上、下、左、右、內、外以及旋轉運動;不過,林頌凱醫師進一步表示,喜歡運動的人,要做的復健運動還不只是在受傷的部位,因爲全身肌肉骨髂作用,必須要從下肢的小腿、大腿、身軀到核心肌羣,都應該要做訓練,纔可能使身體回覆正常。
林頌凱醫師並強調,面對運動傷害,應該要有健全的心態,才能使身體在復健之後,能夠從谷底上升,甚至還能因爲復健運動,而能使體能狀況更好,也就能使自己在運動場上的表現更精彩。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