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大瓏劉惠珍 靠一把電燒刀獨霸全球

文/遊筱燕

手術室內,外科醫師俐落地拿着40公分腹腔鏡電刀切除膽囊治療膽石症,一瞬間因高頻電流透過燒刀人體組織摩擦而產生大量的熱,使電極組織內水分快速蒸發,讓組織分離及凝固。自從同步做到切割、止血的電燒問世後,不僅縮短了手術的時間,感染併發症的機率也大幅降低,成了外科醫師們開刀的必備利器

這樣的利器的最大供應商就在臺灣,名叫大瓏企業。全世界醫療院所每年使用3600多萬支的用量,大瓏1年就生產逾1000萬支,全球市佔27%,等於每4支電燒刀,就有1支來自臺灣大瓏。

產線自動化 全球市佔冠軍

大瓏主動參與大廠設計,再透過自己改機研發,每5秒鐘生產1支電燒刀(傳統的生產技術是125秒);不少產線已經全數自動化,其中1項產品的電線,1年的需求是2500萬條,產線上1個人也沒有。臺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郭士揚表示,大瓏的客戶清一色是全球醫療設備大廠,是產業的隱形冠軍。

引領大瓏34年的靈魂人物,是董事長劉惠珍個頭嬌小、輕聲細語;她耐心地解釋,電燒刀依照科別不同,長短、刀頭會有不同設計,有環狀針狀球形等。即使同樣是骨科髖關節膝蓋肩膀用的刀就不一樣,有些還在刀頭置入微型鏡頭,「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從頭做到腳,從腦神經外科做到骨科,都難不倒大瓏。」

劉惠珍並非本科系,進入醫材領域時,只是一介門外漢。劉惠珍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在美國拿到企管碩士學位,剛開始,她以幫忙性質,替父親朋友的電線工廠在美國找訂單,因此有了基本的電線知識。赴美唸書期間,奶奶外婆相繼過世,讓她更珍惜家人相處,卻又想念臺灣的父母,「如果可以在美國創業,就能兩頭跑。」

但是要創什麼業?她回想MBA上課的策略管理,決定從門檻高、小衆市場,跟電線有相關的醫療電燒市場着手。在市調所有大廠過後,她發現當時電燒刀皆在美國本土生產,正有外移的計劃,更加確立她創業的方向。

美廠機會 開啓合作關係

看準商機,1985年大瓏正式成立於美國舊金山,劉惠珍初生之犢不畏虎,一家家去美國大廠敲門,從銷售電燒刀電線給大廠Olsen開始;同時,她也抓緊了另外一個機會,製造電燒配件電線給Valleylab(現已被Medtronic併購),「我到當時世界最大廠Valleylab敲門時,一位主管跟我說,臺灣的廠商已經來了4家,你是第5家,告訴我,what do you have?」

劉惠珍不知哪來的勇氣,直接回說:「我唯一沒有的,是你給的機會。」也說自己年輕、有熱忱,在美國當地可以提供就近服務,沒想到順利拿下訂單,展開與世界兩大廠的合作關係。…(本文節自財訊580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