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電動車羣雄爭霸
各國法令與車廠陸續公佈,最晚在2040年全面進入電動車時代,屆時恐衝擊生產內燃機引擎零件廠商;而相關概念股將是不可少的投資標的。
【文/馮欣仁】
發展超過百年的汽車工業,隨着科技進步以及各國環保法規日益嚴苛,造成傳統內燃機引擎汽車恐面臨到淘汰的命運。近來日本、中國、挪威、德國、印度、英國、法國及荷蘭等國都陸續制訂2020~40年執行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促使各大車廠無不加緊腳步發展電動車或是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同時帶動電池、馬達、電控、充電站、傳動系統、功率半導體與減速器等相關供應鏈崛起。
Tesla供應鏈爲領頭羊
談到電動車,多數人馬上會聯想到就是美國特斯拉(Tesla)!Tesla可說開啓電動車的開山鼻祖,不論是外型設計或是搭載高科技的車用電子配備,都引起高度輿論,每每在路上奔馳,吸引衆人目光;Tesla創新模式更成爲競爭對手的模仿對象。不過,自2017年7月28日Tesla發表平價版電動車Model 3之後,初期面臨到電池量產瓶頸,導致產能無法拉高;衝擊股價從高點389美元回檔,一度跌破300美元;同時也引發各家投資機構對Tesla發展前景展開多空論戰。
2018年起衆多傳統車廠加入電動車戰局,全球最大汽車集團福斯汽車(Volkswage)宣告啓動「Roadmap E」計劃,預計七年內斥資200億歐元在2025年推出多達80款電動車款,同時計劃投入500億歐元提升電池效能,目標在八年內成爲全球電動車領導品牌。過去以來,一直專注於油電覆合動力(Hybrid)與氫燃料電池車(FCV)的日本汽車龍頭豐田汽車,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1.5兆日圓開發與製造電動車電池,同時在2025年前逐步汰除純內燃機引擎車款,並預計在2020年初期於全球推出逾10款全電動車。豐田社長豐田章男更誇下豪語,到2030年前要讓電動汽車的年銷售規模至550萬輛。
面對傳統車廠來勢洶洶,Tesla對品質稽覈越來越嚴苛。目前Tesla已經將Model 3的零部件需求提升至5000輛/周,負責供應減速箱零件的和大動員公司全員加班加點,並將零部件運輸由海運改爲空運,以應對特斯拉的需求變化。因應客戶訂單成長需求,並朝智能化與智慧化生產,和大於2015年在嘉義大埔美精密園區設立新廠,並且建造臺灣第一條符合工業4.0的汽車零組件生產線。目前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前,大埔美七條產線將全面導入智能化,2019年在上半年前將擴大至11條產線。受惠前五大客戶持續放量,加上新增訂單的挹注,2018年營收與獲利可望優於2017年,力拚改寫歷史新高。
隨着Model 3量產逐漸步入軌道,對於國內Tesla相關供應鏈廠商如電池模組線束貿聯-KY、電池正極材料康普與美琪瑪、充電槍康舒與健和興、觸控面板羣創與TPK-KY、保護元件興勤、電源零組件臺達電、電池模組電流控制板高技、檢測設備致茂與馬達廠富田電機、揚聲器鍛件錩新、車用鏡頭亞光、散熱模組建準、電動車電池高壓連接器崧騰、防水連接線宣德、被動元件電感美磊、馬達電磁鋼片中鋼、傳動軸江申、導線架順德與扣件恆耀與金屬衝壓華孚等可望受惠。
三元電池蔚爲主流
然而,電動車最關鍵的零件即是鋰電池,目前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各國家與各個廠商對正極材料的選擇不盡相同,日本和韓國主要開發錳酸鋰(LMO)和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NCM),中國則偏向磷酸鐵鋰(LFP)發展。相較於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三元電池的容量高、壽命長、電瓶重量輕;在容量與安全性方面比較均衡,因此,近來逐步獲得電動車廠商採用,如Tesla即使用Panasonic所提供的鎳鈷鋁(NCA)三元材料,未來將朝向高鎳低鈷的趨勢發展。(全文未完)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訊快報 理財年鑑第201801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edm/20180117_01NAP/index.html訂閱;內有當期更多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