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總不看「營養素」? 熱量與營養素知識大揭密

▲我們可以從食物中獲得熱量,維持人體各種機能運作。(圖/達志示意圖

文、圖/摘自《看得見的營養學》

熱量是人維持生命、正常活動的關鍵。就算不動、什麼事都不做,爲了保持一定的體溫身體也會消耗熱量;即使處於睡眠狀態大腦還是會運作、心臟也還在跳動。這些生理活動所需的熱量,一般來說,我們會從食物裡的營養素中獲得。人體的熱量的來源是三大營養素──糖類脂肪蛋白質,它們會產生足以維持人體各種機能運作的熱量。

從營養素完全被燃燒所得的熱量,稱爲物理性燃燒值,其轉換公式爲:一公克的糖類約4.1大卡、一公克的脂肪,熱量約9.45大卡、一公克的蛋白質,熱量約5.65大卡。不過在生物體內,因營養素無法完全被燃燒的關係,必須考慮到消化吸收率故會將發生的熱量估算得低一些,稱爲生理性燃燒值,一公克的糖類約4大卡、一公克的脂肪約9大卡、一公克的蛋白質約4大卡。此數值稱之爲Atwater(Wilbur Olin Atwater 博士)氏係數,在熱量的計算上被廣泛使用。

基礎代謝率與一日的熱量消耗量

爲了維持心臟跳動、體溫恆定等,最低限度的熱量需求量,稱爲基礎代謝率。男性每日大約需要1500大卡,女性每日大約需要1200大卡的熱量,這些幾乎相當於人體在睡眠時消耗的熱量。一般人體處於靜止不動狀態時的代謝量,大約相當於基礎代謝率的1.25倍。

以在空腹時安靜狀態下,所測定的熱量消耗量爲基準,求得每一公斤體重的基礎代謝基準值後,再將之乘以基準體重所得的值,便是基礎代謝率。一般生活一日所需的熱量消耗量,爲基礎代謝率的1.5倍到2倍。成人一日所需消耗的熱量,約爲2000到3000大卡,這些熱量可從食物的營養素裡得到。而這些營養素產生熱量的一連串反應過程,稱之爲能量代謝。

糖類蛋白質脂肪,哪種熱量會練成肌肉

我們已知糖類、脂肪、蛋白質爲人體主要的熱量來源,但這些經過消化吸收,儲存於體內的營養素,是如何轉換成熱量的?答案是「燃燒」。

其實在體內所進行的燃燒,指的是各種營養素在分解、氧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化學能(chemical energy),這個分解、氧化的過程,會在所有的細胞內進行。產生的化學能若是轉換成熱能(thermal energy),就會被用來維持體溫;若是用於肌肉收縮時,就會轉換成運動熱能。化學能儲存在體內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分子當中。三磷酸腺苷會在身體的各個細胞內,作爲熱量分子利用。

三磷酸腺苷是由核酸構成分子──腺苷(adenosine)跟三個磷酸基所結合的磷酸化合物。熱量會在磷酸與磷酸的結合部位,以結合能(編注:BindingEnergy,指兩個或多個粒子結合成更大的微粒釋放的能量)的方式被保存。當三磷酸腺苷的一個磷酸基斷裂,變成二磷酸腺苷(ADP)時,會釋放出7.3大卡/莫耳的熱量。在營養素被分解、氧化的過程中,會大量產生這種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

熱量產生的過程

觀察糖類、脂肪、蛋白質的熱量產生路徑,會發現細胞內的三磷酸腺苷是在糖解作用(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環或稱檸檬酸循環(簡稱TCA)時產生的。

食物中的糖類被分解後所產生的葡萄糖,是人體最重要的熱量來源。人的腦部、心臟等的臟器、肌肉,甚至是紅血球,以至於所有的細胞,都會使用到葡萄糖。在糖解作用的過程中,不使用氧氣狀況下,一個葡萄糖分子被分解到最後,成爲丙酮酸(Pyruvic acid)前,會產生兩個分子的三磷酸腺苷。在無氧的條件下,丙酮酸會轉化成乳酸,儲存於細胞內。

接着,在有氧的狀況下,丙酮酸會轉化爲乙醯CoA(Acetyl−CoA;又稱乙醯輔酶A)。乙醯CoA會進入TCA循環,與草醯乙酸(或稱草乙酸,OA)結合變成檸檬酸,在TCA循環一圈,最大可產生三十六個ATP分子。TCA循環會與消耗氧氣的電子傳遞煉(呼吸鏈)組合啓動。像這樣,一分子的葡萄糖經過糖解作用,合計會產生三十八個分子的ATP。

本文摘自《看得見的營養學》,大是文化出版社作者/川島起子馬力安那醫科大學醫院營養部部,營養管理師,營養管理博士。1974年女子營養大學營養學部畢業,同年任職於聖馬利安那醫科大學營養部,其後經歷營養部科長。於1996年起擔任女子營養大學臨牀營養學研究室兼任講師,升任大學部專任講師,並於2001年擔任研究所準教授。2003年起就任現職。有多本臨牀營養學相關著作。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