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開始 悍圖展出素顏作

紅色飛機郭維國2011年畫作《紅色小飛機-TW1688》,手繪文字紀錄,與最後成品的相似度高。(弘光科大藝術中心提供)

一件作品怎麼樣叫「畫完」?這不僅是大學美術系學生首要面對的重大課題,也是民衆觀賞藝術品時,經常會產生的好奇,臺中弘光科大藝術中心現正舉辦「悍圖素顏」展覽,從臺灣重要藝術團體「悍圖社」14位成員提供的素描手稿原模,與最後的完成作品相對照,一窺藝術家們如何從零開始發想、思考進而創造出個人的藝術小宇宙

「悍圖社」前身是「臺北畫派」,成員多是文化大學美術系校友,1997年、成立了12年的臺北畫派宣佈解散,1998年部分成員另起爐竈再組「悍圖社」,今邁入19年,成員增減後主要有14位,包括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賴新龍、唐唐發、塗維政鄧文貞朱書賢常陵陳擎耀,部分成員從大學相識迄今超過30載,與其說是藝術團體,多年的情感相系更像是兄弟姊妹會,除了個展,每年固定推出「悍圖社」聯展

悍圖素顏」由東海大學美術系副教授李思賢擔任策展,他說,一般展覽的展品都是完成之作,但藝術家的創作思維是什麼?卻鮮少曝光,這便成了策展初衷,「藝術家作品的產出過程中,思想脈絡技巧模擬、練習,必然在第一手的手稿和素描當中透露出他們思考的痕跡。」

「悍圖素顏」的展品有手繪稿、文字稿、數位輸出、雕塑原模、塗鴉速寫等,展場草圖與成品並陳,觀衆可作爲對照。李思賢粗略將草圖歸納3類,一是「計劃型」,包括取材元素、用色、施作細節等,都在草稿過程中擬定,第二類是「自由心象」,草圖已具雛形,但創作過程仍有自由空間,第三類是「文字型」,藉由文字書寫記錄靈感,再從中汲取可發揮的片段成畫面

「現在展覽很多議題操作,但關於『完成度』這種探觸創作本質性問題,很少人關心,這些草圖讓我看了覺得感動」,李思賢說,即使「悍圖社」成員彼此相識多年,這次也是難得看到彼此的草圖,而有切磋之意。有趣的是,在唐唐發提供的手稿背面,竟發現7年前他爲孩子命名手寫資料,這段被遺忘、又意外被拾獲的日常記憶,開啓了唐唐發另一個創作靈感。「悍圖素顏」於弘光科大藝術中心展至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