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 面臨結構性挑戰
針對中國大陸經濟前景,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上週提出調查報告指出,消除物價差距後,當前大陸經濟總量已高於歐元區,二○一六年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如果政府擴大改革幅度,未來十年平均經濟成長應可維持在八%。這份報告對大陸經濟前景保持樂觀,但也預示若干結構性重大挑戰。
首先是貨幣寬鬆政策所帶來通貨膨脹風險。大陸爲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與隨之而來的經濟緊縮,二○○九年起人民銀行的人民幣供給大幅增加三十%,使得通貨膨脹指數在兩年內上升十個百分點。多餘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導致隔年房價上漲四八%,且未來大規模都市化所增加住房需求,加上政府新提供住房津貼,預料需求還會增長,不僅將繼續推高價格,更會帶來泡沫陰影。
其次是經濟刺激方案所帶來的地方債務危機。由於當時超過五千億美元的刺激方案中,很大比例用來提供地方單位的預算外融資,特別是移作基礎建設貸款。不過大部分貸款背後,還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債權擔保,或直接負有還款義務。這導致二○一○年時,地方政府債務總量高達全國GDP的二六%。銀行監管部門預測,將有四分之一貸款發生清償困難,屆時爲處理這些不良債務,勢必進行補貼或重新融資,這將帶給地方政府沉重財政負擔。
第三、都市化的歧視待遇導致社會不穩定。大陸從改革開放後,都市化比例從十七%,快速攀升到去年的五三%,預估二○二○年前將超過六○%。新增的都市中產階級不僅產生更多社會需求,高達二.七五億離鄉背井到都市打工的農民工,由於沒有戶口、沒有社會福利,伴隨高度受限的醫療與教育機會,使這羣多達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新興被歧視族羣,成爲和諧社會下最大不穩定因素。
再來是扭曲的貧富差距。雖然近幾年來,由於工資持續上漲,與政府醫療社福支出增加,大陸總體貧富差距確有縮小,然而這數據僅反應都市變化,同時間農村貧富差距反而擴大;家中無人赴都市打工的總收入,遠落後於家中有人於都市打工者。顯然政府的所得重分配偏重於都市地區,反而造成農村內部所得更加不平等。而生育率降低代表未來勞動力將會減少,人口老齡化導致年輕人對老年人的撫養比持續升高,進而會降低平均儲蓄率。這種情況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更爲嚴重,將給未來青壯人口帶來沉重負擔。
最後是環境污染。大陸已成爲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但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其電力系統與重工業多靠燃煤發電,造成嚴重空氣污染,程度數倍於OECD成員國與其他中等收入國家的污染標準。再加上不當工業廢水排放,與衛生建設不足所造成的水污染,不僅傷害人體健康,更對社會弱勢族羣造成更大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