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糞味苦腸水 傣族養生料理

雲南人愛吃各式各樣的苦味野菜。(新華社

若說大陸是「最能吃苦的民族」,那雲南人便是各省中的第一,喝的、吃的、沾的「苦味」都很齊全,還各式各樣的苦味野菜,例如怒江竹葉菜、臨滄樹頭菜、野果子等,都是當地有名的野生苦味菜,甚至還有用牛腸熬的、帶有牛糞味的「苦腸水」。

雲南省各個族羣吃的苦不同,口味最輕的應屬彝族,彝族對「苦蕎麥」情有獨鍾,當地最有名的飲品「苦蕎茶」含有大量黃酮和蘆丁降糖保肝,是養生人的最愛;也有將苦蕎麥磨成粉,做成烙餅,在烤爐烤熟之後,沾上天然有機蜂蜜,微苦的烙餅和清甜的蜂蜜味道搭配的剛剛好,是當地人待客名品;另外,還有苦蕎粥、苦蕎米線、苦蕎涼粉西式蕎餅,對彝族人來說,苦蕎麥如同他們的主食

而云南傣族人吃的苦,最著名的就是「苦撒」,苦撒是一種沾料,其精髓是一碗新鮮黃牛的「苦腸水」,所謂苦腸,就是從牛胃進入牛腸中的部分腸道前段草味,後段有牛糞味,對屠宰的人來說必須拿捏非常精確,取腸完畢後,將苦腸放入水中慢火熬製、過濾,就會熬出一「鍋暗綠色的苦腸水」,加入生肉剁成的肉泥和極細的韭菜、緬芫荽香柳布芽小米辣等香料攪拌,就是一碗微苦的「苦撒」。

「苦撒」對一般人來說,非常難以下嚥,但對傣族人,苦腸水匯聚了百草精華,用這碗濃汁來沾牛肚絲肉片、米線等食材,可以清熱解毒,健脾開胃。

此外,全雲南省「共享的苦」,則是各式各樣的苦味野菜,例如怒江竹葉菜、臨滄樹頭菜、苦青菜刺五加、野果子等,都是入口苦,嚼着有回甘的野生苦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