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成立「都更局」 丁守中:我姓丁!專門對付釘子戶

記者徐政璿/臺北報導

防災型都更是國民黨臺北市參選人丁守中多次宣示的重要政策,今(24日)與前內政部長鴻源與前臺北縣長周錫瑋一同召開記者會,討論臺北市推動防災都更必要性與相關對策。丁守中表示,他當選之後,將會成立「都市更新局」,也說「我姓丁的,居住正義絕對站在民衆這邊,專門對付釘子戶,加速都市更新發展」。

▲ 丁守中召開記者會。(圖/記者呂佳賢攝)

丁守中表示,臺北市有五大山系包圍,原爲河流沖積盆地土壤液化加上地質脆弱。市內近40年的老舊四、五層樓公寓,將近有40萬戶,耐震係數嚴重不足、沒有電梯人口高齡老人家上下樓都極不方便,萬一發生大地震火災根本沒辦法逃生。不論從都市防災觀點及人口高齡化解決老人家行動不便考量,大幅都市更新刻不容緩。

丁守中提出實際數據,臺北市過去近四年來,比起馬、郝市長仼內毎年最高發出600多件建築執照,臺北市這四年建築執照核可數大幅減少,104年267件、105年203件、106年205件、107年上半年只有109件,按照這個速度300年都沒有辦法完成臺北市的老舊公寓都更。

丁守中提出,臺北市長柯文哲沒有這個迫切性去解決人民防災和城市安全問題,他當市長首先要讓臺北市政府組織功能調整。首先,立即成立都市更新局,一條鞭的來加快推動都市更新業務;其次,要重視環境敏感地區防災規劃,政府做莊大規模的推動防災都更與遷移;第三,另爲加強四、五層樓老舊公寓都更誘因,應放寬臺北住宅區法定容積

丁守中舉出,臺北市政府在民國72年以前沒有容積管制,只是就建蔽率60%管制。40年左右老舊公寓都是建蔽率60%時代蓋的房子四層樓已達240%,若是蓋五層樓,則已超過300%。但從82年起,臺北市實施住三法定容積225%及建蔽率45%管制,造成絕大多數老舊社區都更不可能。

丁守中說,臺北市多數都更容積獎勵只有30%左右,即使給到容積獎勵最大值50%也只有337.5%,不論是減現有四樓老舊公寓240%或五樓老舊公寓的300%容積,所剩容積都不符都更成本,無法讓老舊社區民衆不花錢就能都更,勢必要給更大誘因。

另外理由是臺北市地狹人稠,住宅區法定容積太小,比亞太各國首都,比臺灣其他五都,甚至比臺灣鄉村地區建築用地法定容積都小,太不合理。臺北市都發局早在2001年就委託大城鄕所規劃,依當年的公共設施條件,臺北市至少還可放寬700多萬坪容積。以今天台北市公共設施條件,至少可放寬1000多萬坪空間,何況今後推動以交通導向的城市發展TOD計劃下,更有容積獎勵空間。

最後,丁守中公開宣示,他當市長,就是要解決都市防災,讓市民住的更舒適安全、加速各項都更這些早該解決而遲遲未解決的問題。丁守中上任會馬上放寬住宅區住三法定容積爲300%,並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讓四、五樓老舊社區公寓更容易推動都市更新,丁守中要爲大家建設嶄新安全永續的臺北。

李鴻源表示,臺北市整個防災不及格,他現在很擔心1999年以前蓋的房子,大約有40萬戶,臺北上次大地震是康熙33年,已經300年沒發生大地震,921那時候臺北才4級,所以都更是刻不容緩;防災型都更最關鍵的是財務規劃和地方首長意志力決斷力執行力使命感,跟民衆的溝通也很重要,一執行下去可能20年,拆房子的當下你稿得灰頭土臉。

李鴻源說,他第一個想推的案例是101旁邊的軍保廠,有大約9公頃土地閒置,旁邊的吳興街都是50年的老公寓,都更下去都市變漂亮,人民保障身命財產安全,臺灣20年公共建設做不完,「這才叫前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