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北九州的氫能城

圖╱黃菁菁

氫能源被日本政府視爲極具發展潛力的環保新能源,在經濟產業省的鉅額補助之下,九州市在2011年起便着手打造全球首座的氫能實驗城。該氫能城雖然成功地運作,卻仍面臨許多有待改進的課題

■Hydrogen energy has gained attention as the next generation form of clean energ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lso expects it to be a major secondary energy source, along with electricity and thermal energy.

日本北九州市2011年即打造了全球首座氫能城,將工廠生產氫氣利用鋪設地下配管,輸送到商場、家庭、加氫站等。這座氫能城成功運轉4年後,至去年3月告一段落,擬於今年5月當地召開(七大工業國)G7能源大臣會議時再度啓動。

日本政府爲了達成減少溫室效應氣體,達成減排目標,選擇北九州市等城市作爲「國家環境模範城市」。北九州市的東田地區6年前再被經產省選爲新能源實驗城,而「北九州智能社區」於2010年誕生,「北九州氫能城」也是實驗項目之一。

多樣新能源自產自消

「北九州智能社區」面積約120公頃,有約6千就業人口、1千居民及70家企業。這個社區在政府、企業和民衆的配合下,利用熱能、氫氣、太陽能風力等各種新能源發電,達成「能源自產自消」(自行生產、自行消費)的目標。

這座智能社區的建設經費預算爲120億日圓(約新臺幣35億元),其中2/3約80億日圓(約新臺幣23億餘元)來自中央政府,30億日圓(約新臺幣8.7億元)來自民間企業的投資,其餘是北九州市政府的預算等。

北九州氫能城是利用鄰近的「新日鐵住金八幡制鐵所在制鐵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氫氣,經由鋪設在地下1公尺處,全長1.2公里的配管,輸送氫氣到配合實驗的家庭和各個設施。

北九州市環境局環境未來都市推進部氫能社會創造課課長田原溫介紹說,由於氫氣無臭無色,爲防止氫氣外泄的意外,特地添加了臭味

這裡的實驗住宅每戶都安裝了3機1組的家用燃料電池停車場則設有發電、充電裝置,緊急災害發生,可利用燃料電池車(FCV)的馬達發電,供應家庭6天的用電,燃料電池車還可移動至避難所供電

日本全國約有80處加氫站,其中北九州市有2處,這裡的智能型氫燃料電池加氫站採用本田汽車公司開發的高壓水電解系統,減少了設置的面積,今後還預定利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電力,自行製造氫氣。

社區內還活用網路通訊技術,建立智能供電網。「社區節電所」掌握、分析社區內每個時段用電量,用「目視」便可清楚看出能源消費情形,並以「浮動價格」向用戶收取電費,用電高峰時收費高,深夜等時段收費低,藉以讓民衆養成省電的好習慣。

成本安全性待克服

北九州市長北橋健治3月初在市公所受訪時表示,氫能燃料電池車只排水,不排廢氣,可看出氫能是極致的能源。但氫能城尚屬實驗階段,成本過高及安全性如何確保是兩大需克服的課題。

北橋指出,北九州市出身的現任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日前訪問北九州市時還提及,「考慮將北九州市氫能城的模式,運用在2020年東京奧運選手村上。」

日本政府5月將在北九州市召開G7能源大臣會議,北九州市從公害嚴重的都市轉型爲環保綠化都市,是其雀屏中選的主因

日本於明治時代1901年時,在北九州市建了首家國營制鐵所,當地的工業發展引領了日本近代產業發展,但在經濟急速起飛的1960年代,北九州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時北九州市的天空瀰漫着工廠排出的廢氣,民衆自嘲天天看得到彩虹的天空,沿岸的洞海灣因工廠廢水嚴重污染,變成連魚都無法生息的「死海」。

當地婦女會用心拿出實驗數據向市政府和企業控訴環保的重要性後,市政府於1970年制定「九州市公害防止條例」,企業也配合改善生產過程,控制污染物質的排放。到了1980年代,北九州市奇蹟似地重現綠地藍天碧海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