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固態電池馬上量產,續航1000km打底,爲啥車企卻搶着上增程?

進入下半年國內汽車市場最火熱的“概念”,恐怕就是固態電池了,很多第三方電池供應商和主機廠都宣佈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些甚至表示,已經將量產電池送交車企進行適應性測試,有些車企則表示自己的電池就是半固態電池。給人的感覺就是,固態電池很快就具備量產能力,馬上就要上車了。

固態電池的優勢自然不必多說了,從目前這些廠商和供應商給出的電池數據來看,基本優勢有兩個,一個是更大的能量密度,現在續航500—600公里的純電車,換裝同等體積或者重量的固態電池,續航至少1000公里打底。而另一個優勢就是快速充電的能力,按照這些廠商的宣傳口徑,基本能做到10分鐘補能五六百公里,充電和加油的速度差不多。總而言之,如果固態電池明年能上車,國內主打燃油車和插混車,且智能化相對一般的品牌和車企,至少“死”一半。

但是後半年還有另一個情況,那就是很多之前堅持純電的品牌和車企,都扎着堆上增程式電動車,比如小鵬、阿維塔等一系列車型,小米等品牌也將推出增程式電動車型,可以說增程式電動車從人人喊打到大家搶着上,待遇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那麼既然固態電池馬上就要來了,續航能力和補能速度表現都很強勢,完全可以替代燃油車和插混、增程,那麼爲什麼這麼多車企還搶着上增程?

首先,固態電池目前還大量處在實驗室階段,或者還處在測試階段,整體性能還不是很穩定,也就是說量產的一致性沒有保證,對於量產車型來說,這是大忌,因此業界普遍認爲,搭載固態電池的普通車型,可能要等到四五年以後才能上市;另一個方面,固態電池作爲新興產物,在研發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成本,所以先期上市的固態電池車型,價格可能會非常高,想要走量還是比較難的。

所以對於汽車廠商來說,這兩個原因都是比較致命的,因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些堅持純電的車企和品牌,如果一直堅持下去,不一定能扛到固態電池上車的那一天,就算等到了,車輛價格很高,消費者不買賬,還是一樣的結果。

因此對於這些廠商們來說,整體研發成本更低、高階智駕上限更高、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的增程式電動車,顯然就是最好的“等待”方式,現在的電動車車主,普遍有續航焦慮,所以增程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他方面,體驗和純電幾乎一樣!

而且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包括寧德時代等第三方電池供應商,很多都會推出具備400km以上純電續航里程的增混電池,對於增程式電動車來說,有了這樣的純電續航里程,基本上增程器就沒有存在感了,絕大多數時候,包括在長途行駛中,都可以純電行駛。而且這些電池還具備4C或者5C的超充能力,這樣一來,增程式電動車幾乎可以完虐現在很多的純電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增程式電動車反而可以成爲最佳選擇。

所以,本質上來說,固態電池目前還是一個水中花鏡中月的狀態,看得見摸不着,真正用到大家都能買得起的量產車型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如今的競爭狀態下,車企們是等不起的,而且隨着長續航、超快充電池的加持,搶着上增程式電動車,的確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