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川普就任新局勢 系列三 川普爲中國大陸綠色崛起讓路
川普重掌白宮,基於討好業者及控制通膨的考量,排除對傳統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障礙,否定拜登政府發展綠能的政策措施,必將對美國及全球氣候、能源政策,造成重大沖擊。圖/美聯社
川普經濟政策有兩大主軸,一是對外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一是放任傳統能源而不鼓勵綠色能源。前者將對中國產業構成傷害,後者則將滯後美國綠能產業的發展,同時讓已領先的中國綠能產業獨佔鼇頭,於具有未來性的產業發展上超前。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60%將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已是風力發電機、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的領先製造國,加上憑藉對關鍵礦產的控制,主導着下游供應鏈。
中國大陸綠色崛起有兩大優勢,一是價格優勢,二是技術優勢。隨着能源轉型形成勢頭,加大了綠色補貼、稅收抵免和投資力度,乾淨能源投資近兩年猛增,成爲主要成長動力,其中一大亮點是電動汽車銷量超過汽油和柴油汽車,提前10年達標。而面對中國綠色崛起,美國祭出了保護主義,短程上,固可緩和對美國相關產業的衝擊,但長程發展來看,必然產生制約作用。試圖藉保護主義壁壘排擠的做法,將付出高昂代價。
基於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川普不能不保護既有產業和工人的就業機會,但後果就是讓路給中國綠能產業。從國際市場佔比看,中國電動車已搶得先機。未來屬於電動車時代,是科技發展使然,其中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顛覆性技術。中國產的電動車正在擴大本地版圖,比亞迪表現特別搶眼,傳統的燃油車佔比下降,相形之下,無論日本、德國還是美國品牌的車,都到了盛極而衰的境地。
此一崛起並非偶然,背後推力是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政策,還蘊含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大志。避開美、日、歐傳統燃油車的優勢領域,在電動車新賽道形成技術與產業鏈領先優勢,經10年發展,遠跑在前頭,只有美國的特斯拉能與之分庭抗禮。其他綠色技術的產品,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方面,也已超前發展。
美、歐、日等傳統制造業大國憂心的是,不管生產技術、產業配套能力,或受消費者青睞的技術應用推廣方面,中國的綠能產品都展現壓倒性優勢。《紐約時報》描繪中國能源轉型的說法是:「在能源轉型前邊加上『全球』一,其實是一種混淆視聽的說法。事實上,只有一個國家在主導着整個能源轉型的發展,就是中國。」
面對歷史性的翻轉,川普不思追趕反要壓制能源換代的發展。路透社上月報導,指其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川普過渡團隊的提案包含重大政策改革,如切斷對電動車及充電站的支持,進一步收緊進口自中國的汽車、零件和電池材料等產品。川普競選時承諾,將放寬對化石燃料產業的監管,取消拜登政府的「電動車授權」政策。川普重掌白宮,基於討好業者及控制通膨的考量,排除對傳統能源相關產業的發展障礙,否定拜登政府發展綠能的政策措施,必將對美國及全球氣候、能源政策,造成重大沖擊。
共和黨氣候政策的立場一向保守,且更注重經濟成長及國內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對能源轉型持消極的態度,政策措施較謹慎,甚至將重新檢討能源法案內容,確保對美國經濟的衝擊降到最低。
川普立場更加極端,已宣告將取消激勵新能源的補貼,衝擊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的發展。其執政加上共和黨控制參衆兩院,能源政策及立法極可能逆轉,比如,主要由民主黨提出的《清潔競爭法案》,屬於碳關稅的一種,如果立法通過,首波將針對化石燃料、水泥、鋼鐵等21項高碳排產業的進口商及美國製造商收取碳稅,命運必然坎坷。而共和黨提出的《外國污染費法案》,因僅要求進口產品繳納碳關稅,沒有對國內生產商課稅,則有望過關。
川普將氣候變遷視爲騙局,揚言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美國的退出將使中國更處於應對氣候變遷的中心位置。當中國大陸綠能技術各方面已穩居世界第一時,又有川普大方讓路,發展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