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國經濟復甦與通膨發展的兩種情境
2021年以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加速上揚,由1月1日的0.91%趨勢上升,3月底一度突破1.74%,儘管隨後微幅回落,至4月19日仍維持在1.60%的水準。近月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強勁走升,除了有美國財政部持續擴大債券供給量,但今年以來美債投標倍數偏低,顯示當前債券需求相對疲弱的市場供需結構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還潛藏着美國經濟可能朝向良性vs.危險兩種迥異情境與風險。
就正面角度來看,近期公債殖利率明顯拉高,一部分反映各界對美國經濟前景看法更趨向樂觀,另一部分爲反映市場通膨預期調升。若未來經濟呈現穩步復甦,且通膨溫和可控,則當前寬鬆貨幣政策轉向機率不高,此乃當前聯準會傾向的良性情境;反之,若未來經濟情勢朝向負面發展,也就是當需求、就業擴張過快引發景氣過熱,同時刺激預期通膨飆升,並通過自我實現(self-fulfilling)導致實際通膨率有失控的可能,聯準會將不得不提前縮表或升息。此時,金融市場便須面臨貨幣政策提早正常化的風險,這便稱爲市場擔憂的危險情境。而眼下問題便在於就現有資訊而言,尚無法斷定美國經濟會走向哪一種情境。
若觀察今年以來的高頻數據,當前美國基本面經濟指標,生產、消費及就業數據皆較去年顯著轉佳,如ISM製造業及非製造業指數皆處於擴張區間、零售銷售復甦力道強勁、非農新增就業人數也明顯改善。惟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資料顯示,3月實際失業率自去年疫情高峰的兩位數回落至6%,卻仍高於中性利率下的自然失業率4.47%,並預測美國經濟至2024年前皆具負向產出缺口。
由此來看,當前美國經濟表現一如聯準會所設想,景氣復甦力道仍屬溫和,尚無過熱之虞。聯準會主席鮑爾更直言近期通膨上升,應僅爲復甦期及低基期效應影響的短暫現象,使其還不會改變目前的政策立場。
然而,市場看法卻與之背道而馳。考慮到拜登政府甫通過的1.9兆美元紓困法案、宣佈推出2.3兆美元基礎建設刺激計劃,於需求、供給面雙管齊下,市場預期經濟復甦力道將持續轉強。其次,4月份美銀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結果顯示,高於預期的通膨壓力居於最大尾部風險的第二位,超過疫情的不確定性;而做爲市場預期通膨指標的未來5年之5年期預期通膨率、5年期平衡通膨率及5年期美元通膨交換利率皆不斷上揚,2月起紛紛回到2018年水準,顯示對經濟過熱的臆測使市場擔憂通膨走高。值得注意的是,近月通膨升溫現象不僅出現在美國,歐洲、日本物價皆出現上行態勢,預料在疫情威脅淡化,全球景氣復甦加速後,各國就業、所得及消費的好轉將使通膨率上升的跡象更爲廣泛、明顯。
此外,雖然聯準會再三強調會維持目前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變,但根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資料推算,目前金融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將提早於2022年第1季末啓動利率正常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最新公佈的點陣圖亦顯示,至2023年前利率中位數雖維持不變,卻已有部分委員開始上調利率意向,且3月25日鮑爾表示美國經濟復甦表現優於預期,並暗示將討論縮減購債規模計劃,在在使市場擔憂的危險情境似已不遠,引發市場動盪。
最後聚焦於臺灣,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上升至1.37%,爲去年1月後最高點,3月則上漲1.26%。由細項分類來看,就連疫情初期受衝擊較大的教養娛樂類與交通及通訊類,也於去年下半年後開始回升,貢獻度於2月首度回到正值,拉擡整體CPI走勢。同時,臺灣自去年下半年經濟表現與國際較之相當亮眼,景氣熱度延續至今,2月國發會所發佈的景氣對策信號更已達40分的紅燈標準,2、3月出口亦強勢成長。若經濟動能受惠於國際復甦而持續上升,2021年臺灣經濟料將出現正向產出缺口,甚至出現過熱風險,在當前物價已略有上行趨勢的情況下,實不應輕忽通膨的潛在風險。
要言之,近期全球各國通膨有回溫跡象,且因全球疫苗施打開展順利,人們也逐漸適應疫後的經濟新常態,使經濟活動將逐漸迴歸正常,景氣復甦前景明朗。而近期美債殖利率上升正是反映市場對美國經濟展望樂觀、通膨再起的預期,以及對聯準會貨幣政策走向的憂慮。所幸,綜合美國當前復甦情勢與通膨程度研判,到達經濟過熱及實際通膨增速符合聯準會目標尚需一段時間,短期內升息機率仍低,毋需對此過度擔憂,但仍不能忽視潛在風險。至於臺灣,由於不僅股市走向對美國金融市場波動甚爲敏感,央行利率政策亦向來尾隨聯準會利率政策進行評估與調整,故考慮臺灣景氣熱度已稍有過熱之虞,若通膨率維持上升,各界宜應開始關注央行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