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聚焦“十三五”成就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何評價“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保所取得的成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用“迄今爲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保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爲“十三五”時期的生態環保工作作出評價。
“十三五”期間,從大氣環境質量到水環境質量再到生態環境立法、執法,可以說,我國生態環保全方位發力。其中,中央環保督察(即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在實現第一輪對31個省區市全覆蓋的同時,還對20個省(區)進行了“回頭看”督察;從去年開始,第二輪督察也已經啓動。在生態環境立法方面,先後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6項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制修訂。
趙英民指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9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將全部完成。
9項約束性指標將全部完成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對於生態環境部來說,這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的五年。
對於這五年,趙英民的總體評價是:“以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爲主線,環境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是迄今爲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羣衆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地增強。”
他說,和五年前相比,“十三五”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趙英民透露,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比例、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的削減量等8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已提前完成。
“今年1月至9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爲87.2%,預計到年底能夠完成84.5%的約束性目標。”趙英民指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9項約束性指標將全面完成。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老百姓感同身受。“這幾年北京的空氣變化太大了。”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的王大媽說起這幾年“北京的天”,直言好得不敢相信。的確,“十三五”期間,我國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公衆最直接的感受是藍天白雲變多了。
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經過近三年的努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的PM2.5平均濃度從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累計下降了32.7%,平均重污染天由37.4天下降到14.1天,下降了62%。與2016年相比,2019年,“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數減少了40%,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由34天下降到了4天。公衆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在趙英民看來,“十三五”期間,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情況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取得成效最突出的一個領域。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實現全覆蓋
2015年年末,中央環保督察啓動對河北省的試點督察。2016年第一輪督察正式開始,到2017年8月,第一輪督察實現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在此基礎上,2018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又分兩批對河北等20省(區)開展督察“回頭看”。2019年7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第二輪督察啓動,第二輪督察首次進駐中央企業,對中央企業展開督察。今年9月底到10月,又進行了第二輪第二批督察,這次督察對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進行了督察試點,這也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首次對國務院相關部門進行督察試點。
從中央環保督察到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從第一輪督察到“回頭看”再到第二輪督察,環保督察貫穿了“十三五”整個期間。從重點督察地方黨委、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到推動解決羣衆身邊環境問題的解決等,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不僅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而且贏得了民心。
據不完全統計,僅第一輪督察及督察“回頭看”就解決了近15萬個羣衆身邊的環境問題,逾3萬名領導幹部因爲不作爲、亂作爲等被問責。
無論是第一輪督察還是“回頭看”、第二輪督察,促進地方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都是督察的最終目的之一。從31省區市公開的督察整改情況看,地方生態環保質量改善已經成爲最大亮點。
近日,湖北等多省在公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移交問題整改情況時就公開表示,當地的生態環境質量均呈現改善狀態,有的省改善幅度還不小。其中,湖北省2019年度13個國考城市PM2.5累計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平均優良天數比例76.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下降。同時,水環境質量也顯著提升,湖北省國家考覈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86%,劣V類比例1.8%。
2019年6月發佈實施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以下簡稱《督察規定》)明確指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不是一項臨時性的檢查,而是長期的、常態化的工作;不是開展一輪、兩輪就結束,而是每五年就要進行一次。《督察規定》的發佈實施標誌着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全面步入法治軌道。
趙英民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等制度落地見效,全面加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機制。
事實上,正是通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真正實現了從制度“破冰”到落地見效。
完成6項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制修訂
2015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修訂後的、有着史上最嚴環保法律之稱的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這部法律實施後,原環保部配套實施了按日連續、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4項辦法。到2018年,也就是修訂後的環境保護法實施3年後,全國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8.6萬件,較2014年增加124%;罰款總數較2014年的31.7億元增加382%。三年多的實踐證明,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確實不虛此名,確實是最嚴的環保法,確實是長出了“牙齒”。
在“十三五”期間,原環保部包括生態環境部連續多年在京津冀“2+26”城市以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同時,生態環境部還開展了全國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清理整治,近8億人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
據趙英民介紹,“十三五”期間也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律制修訂非常頻繁的五年。其中,先後完成了環境保護稅法、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6項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制修訂。同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正在抓緊修訂中。長江保護法也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趙英民說,“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完成制修訂併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551項,包括4項環境質量標準、37項污染物排放標準、8項環境基礎標準、305項環境監測標準、197項環境管理技術規範。配套“大氣十條”的實施,發佈了122項涉氣標準。配套“水十條”的實施,發佈了107項涉水標準。配套“土十條”的實施,發佈了49項涉土標準和40項固體廢物標準。
在生態環境立法方面,2017年底,中辦、國辦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也是值得一提的。趙英民表示,根據這一改革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全國推開並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去年,最高人民法院還發布了《關於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責任寫入了民法典。趙英民表示,目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已經初見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國共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674件。
趙英民表示,“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在老百姓看來,“十三五”期間是他們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的五年。(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