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結論 適用大陸新型舉國體制嗎?
圖/freepik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強生(Simon Johnson)與羅賓森( James A. Robinson)共同贏得。他們的研究重點在於被殖民的國家在擺脫殖民統治之後,如何形成自己的新政體,而該政體又如何在諸如財產權的保護,或政治決策上進一步地影響其本身的經濟發展。
依《中國時報》報導:「艾塞默魯得知獲獎後受訪表示:『從廣義上講,我們的研究結論肯定民主……但民主不是萬能藥,引入與推行民主非常困難。』他也認爲,『威權成長往往更加不穩定,而且通常不會帶來快速且原發的創新』。另他說:『中國大陸是一個變數,因爲他們總是在某些領域,比如人工智慧上投入大量資金和其他資源。但我認爲,基於種種原因,他們也沒有辦法長期保持活力持續創新,還是會遇到發展瓶頸期。』」
■大陸「文官獨裁」,核心價值首重「富強」,成果可觀
對於上述的評論,吾人認爲在研究上其針對前殖民國家的研究成果是否能推論中國的經濟發展,應有其侷限性,此乃因中國自古以來如毛澤東所說「百代都行秦政法」,自秦滅六國之後,除大家所熟知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外,秦始皇也首先開創郡縣制,由中央派官至各省、縣直接主政治理,此一制度自秦以降,一直沿用到現今的中國大陸,如此一來,不但能貫徹中央的政策與指令,也能有效地擺脫地方派系的控制與分贓,是個行之千年的有效政體。
相對於許多施行民主制的前殖民地國家,的確如上述得獎人所述,「民主不是萬能藥,引入與推行民主非常困難」,而民主也必影響其經濟發展及繁榮。如今,印度沒有一條相通的跨省高速公路(美國也沒有高鐵),其道理就在於此。
大陸自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而習近平更進一步推動「新型舉國體制」以來,即推動「文官獨裁」體制朝此方向邁進。另現今在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列出的12個核心價值中,「富強」列居首位,故吾人以爲,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它是以「富強」爲國家首要的戰略目標,而其他11個核心價值,有些是戰術性,如敬業、法治、愛國,而有些則是宣示性,如平等、民主與自由。
當中共以「富強」爲最高施政目標時,由中央到地方全方位的「文官獨裁」一體貫徹下,中國不論是在產業的建立上、在高科技的發展上、在人才的教育上、在高等教育的提升上都已有十分可觀的成果,這種情形與三位學者有關經濟繁榮的論述相近。
現今中國的製造業是全球產業體系唯一且最完整的國家,其產值佔全球35%,世界第一,而其產值也是現今美國(12%)近3倍大,日本(6%)的近6倍大,德國(4%)近9倍大,也遠大於美國與歐盟的加總。當美國及歐盟國家指責中國出現「產能過剩」時,恰可對照出中國在經濟建設上的成果。
■新質生產力政策帶動創新,諾獎得主的質疑論待商榷
另是否真如艾塞默魯所說,中國在創新上將會發生不能持續的問題?吾人以爲證諸目前所知,中國在高階工程人才的體量居世界之首,再者如STEM教育表現、頂尖學術期刊發表、世界頂尖高校排名及新近「新型舉國體制」下新推出的「新質生產力」政策來看,迄今尚無足夠理由能支持此一推論。
最後,有關所得分配問題,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在「精準扶貧」上已有具體成果值得肯定,惟其「共同富裕」在當前通縮下其成果仍待努力,惟相對於許多發展中,或已開發國家來說,此一政策目標的提出誠相對醒目也。
現今中國大陸「新舉國體制」下其對經濟繁榮之促進有多大成效?它與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學說又有多遠的距離?究竟是在通膨或通縮下較適合大力推動「共同富裕」當是個可持續追蹤與探討的好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