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爲打造中國人的"美好生活"謀篇佈局

11月19日,爲期三天的2017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簡稱“國際旅交會”,下同)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據悉,本屆國際旅交會展館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展位數達3700多個,有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參展,規模再創新高。在經濟全球化持續推進、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本屆旅交會取得了豐碩成果

本屆旅交會上,華僑城集團統籌旗下各旅遊產品單元整體參展,展示其戰略轉型成果以及未來規劃。在業內高度關注華僑城將如何講好“雲南故事”的今天,華僑城集團以自信的姿態展現了其運籌帷幕的戰略眼光。本次展會上,除重點參展的雲南世博和雲南文投外,華僑城旗下歡樂谷集團產品和華僑城新一代旅遊產品“卡樂星球”等,也在此次旅交會亮相。以“創想·綻放”爲主題的展館設計、豐富的展出內容、炫目的科技體驗及聯合《本站探鮮隊》欄目進行的景區網絡直播,成爲本次展會的亮點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華僑城貫徹創新精神,緊跟國家戰略,大力推行新型城鎮化全域旅遊發展,大型文化旅遊綜合項目全國各地紛紛落地。近年來,圍繞國家總體部署,華僑城以“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中國新型城鎮化引領者、中國全域旅遊示範者”作爲戰略目標,發力文化產業、旅遊產業、新型城鎮化、金融投資、電子五大核心產業,在“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驅動下實現多業務、多元化的發展,釋放迅猛產能動力,爲打造中國人的“美好生活”謀篇佈局

全域旅遊闊步前行

近年來,全域旅遊已經逐漸成爲各地發展旅遊產業的核心模式。所謂全域旅遊,是以旅遊業爲優勢產業,將一個區域整體作爲功能完善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營,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效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的新的區域協調發展模式。

景點旅遊模式到全域旅遊模式,是我國旅遊發展的戰略再定位。對於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區域而言,有着深遠的意義。它帶來的,不僅是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更是產城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良好路徑

在2016年1月29日召開的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作了題爲《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努力開創我國“十三五”旅遊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拉開了一場意義深遠的變革。2017年3月全國兩會上,全域旅遊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爲國家戰略。2017年11月7日,在全國旅遊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期專題研討班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號召全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品質旅遊,爲不斷適應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奮鬥。

本次旅交會舉辦地所在的雲南,正是國家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陣地。華僑城集團在雲南全域旅遊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域旅遊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後不久,華僑城集團拉開了在雲南開發全域旅遊的大幕。2016年6月,華僑城戰略入滇,重組雲南世博、雲南文投,進軍雲南全域旅遊開發,並與德宏州、普洱市等地簽訂合作協議,計劃選取雲南的優質旅遊資源進行統一開發和運營整合,推動雲南旅遊產業升級。

爲確保雲南全域旅遊項目的順利推進,華僑城聯合多方資源,積極推動整體建設。在熱門旅遊地的沿線如香格里拉、麗江、騰衝、普洱等地選取20個特色小鎮或村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串珠成鏈全面配套全域旅遊。華僑城還在雲南積極推進實施“一個聯盟、一個基金、一張卡”計劃,其中雲南省旅遊景區品質聯盟與雲南省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已順利落實,雲南旅遊互聯網產品正在籌備中。

在華僑城集團推動下,雲南旅遊將加速轉型升級。未來在原有的演藝、景區、村寨、特色小鎮、非遺產品等特色旅遊基礎上,把華僑城擅長的“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景區”“文化+演藝”“文化+影視”“文化+‘一帶一路’”“文化+美麗鄉村”等形式融入到雲南旅遊的創新發展中。

目前,雲南世博集團正積極拓展南亞、東南亞文化旅遊市場,打造跨境旅遊線和產品鏈,實現“走出去”的目標,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雲南文投集團通過產業升級,產業鏈將涉足文化演藝、文化影視、文化旅遊、文化園區、文化金融、文化設施建設管理、文化科技、文化教育、特色小鎮等領域;華僑城集團在雲南的發展還包括建設泰國幻多奇主題公園、開設免稅店等項目。

隨着華僑城先進的理念、機制、資金、品牌及專業運作能力和雲南旅遊資源之間的高效融合,未來雲南全域旅遊的面貌將煥然一新,亮點紛呈。

除雲南外,華僑城集團還在中國最具天賦的旅遊勝地四川、陝西、海南北京河北、廣東等地廣泛佈局全域旅遊,串珠成鏈,培育產業新動能、激發產業新活力,按照“中國全域旅遊示範者”的戰略目標,從旅遊產業發展的角度去滿足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實踐範本:助力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爲基本特徵的城鎮化。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新型城鎮化已上升爲國家戰略。

近幾年,華僑城集團緊跟國家戰略,在“旅遊+地產”創業模式基礎上提出“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打造多個文化旅遊和新型城鎮化項目。

2015年10月,華僑城集團在太原召開“文化+旅遊+城鎮化”發展模式研討會,這成爲華僑城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起點。此次會議之後,華僑城逐步實施全國佈局的戰略,廣東、四川、雲南、海南、山西、河北等地紛紛落子。

作爲一家總部在深圳的央企,華僑城積極響應深圳市政府“東進戰略”和“大前海戰略”,推進濱海華僑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甘坑新鎮、國際低碳示範城、大鵬所城、坪山文化旅遊帶等重點項目;深度參與四川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成都安仁、黃龍溪、洛帶等古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華北片區,華僑城着力打造北京齋堂小鎮,京杭大運河(天津西青)等大型文旅項目;在華中,重點推進武漢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昌象湖之濱等項目。

在實踐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華僑城深刻地認識到:新型城鎮化首先“新”在以人爲核心,“新”在人的城鎮化。華僑城積極探索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徑、新標準、致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圖景,爲打造中國人的“美好生活”、爲建設美麗中國竭盡心力。

全面開花,多點佈局。華僑城項目在各地落地,不僅推動了當地的旅遊業轉型升級與城鎮面貌的更新,也爲自身積累了寶貴的參與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經驗和實踐範本。

弘揚“塔山”精神,構建“戰區制”組織架構

“塔山”戰役是遼瀋戰役期間的一場著名戰役。戰況極其激烈,攻防極其艱鉅,但敵我雙方都沒有退路。我軍最終以強烈的信念和無比的堅毅贏得勝利,並以一次戰役的獲勝加快了全國解放的步伐。“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於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成爲華僑城集團和下屬各單位在經濟新常態下積極進取、突破落地的精神支柱和信念之源。

從2015年提出新戰略發展模式至今,華僑城一路疾行、彎道超車、大開大闔,在全國範圍內高效、大規模的拓展,成果顯著,整個團隊將“塔山精神”完美演繹於戰略突破落地中。

戰略實施與項目拓展的疾進態勢,需要相匹配的組織架構,華僑城“戰區制”管控模式應運而生。“戰區”和“戰區制”,這兩個帶有濃厚奮戰文化的詞彙,其內涵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勇於犧牲、敢打必勝”的“塔山精神”。三年來,通過集團上下反覆學習、認識和宣貫,“塔山精神”已深深融入華僑城的企業基因。

在“戰區制”體制下,華僑城集團深耕深圳大本營,強化本部母體孵化功能和戰略輻射力。其次,按大區整合成立了華東、中部、北方、西部、海南、雲南等戰區子集團,負責集團新戰略在全國的區域性布點與拓展。

戰區制的組織架構,保證了企業高效的運轉。在雲南,通過產業聯盟的共享共贏,以強大的品牌、團隊、資金,融合當地豐富資源,提升雲南全域旅遊產業升級;與“十二朝古都”西安全面合作,以“大遺址、大秦嶺”的定位,“周、秦、漢、唐+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思路,重點打造一批大型綜合項目,涉及新型城鎮化、全域旅遊、文化旅遊等多領域;在華北,以“京津冀”城市羣爲核心,構建北京、天津、河北三大區域發展中心,實現三中心多點佈局,加大力度,全面參與天津金融、文化、旅遊等產業發展,同時輻射北方區域省會城市、中心城市核心區域,進行布點佈局。

華僑城集團還成立了文化、資本和旅投三大平臺型公司,基於“旅遊+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指引,以輕資產模式和併購整合,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新技術的全面滲透;並聚合集團內外的優質資源,成立了文化集團,以輸入資本、創意和管理,深入挖掘文化IP、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動“文化+”相關的科技、旅遊、生態、農業等現代新型城鎮化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華僑城的發展,不僅侷限於企業成長、產業發展等現實問題,更着重考慮如何以人爲本,更好地承接國家戰略、優化產業整體環境、增加社會就業、改善民生,切實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出發點謀篇佈局。如果說華僑城在過去的發展過程當中,以諸如歡樂谷、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康佳集團等成爲業內範本、創造了難以企及的行業標杆;那麼未來,緊密契合國家重大戰略、積極進行戰略轉型升級、自覺擔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歷史使命的華僑城,必將創造更多的精彩。